酒糟养牛技术( 四 )


八 , 育肥期管理
1、围栏散养:在12月龄前的生长阶段给予充分运动空间 , 促进生长发育 。从农户收购 , 进场初期的隔离观察阶段 , 应完成编号、驱虫、防疫、阉割等工作 。
2、分群饲养:在6月龄左右根据个体生长发育情况 , 以月龄、畜别、体重和体况分群(15~20头/群) 。育肥过度期结束时 , 或12月龄左右 , 完成由大群向小群围栏过渡 , 以后育肥过程中不再组群、分群和转舍 , 避免不必要的应激 , 影响生长发育 。小群6~8头为宜 , 直至出栏保持稳定 , 且小围栏只出不进 。组群、分群和转舍必须在傍晚时分进行 , 分群后待牛群安静 , 逐头观察无异常后技术员方可离开 , 并立即关灯 , 保持黑暗 , 减少殴斗 。
3、建立档案:定期2个月称重、测量体尺 , 此项与防疫、转舍等工作相结合 , 且应在转舍或分栏通道进行 。建立育肥牛个体档案 , 并以此为依据 , 检验饲养管理效果 , 及时调整日粮配方 , 加强成本核算 , 提高管理水平 。
4、自由饮水:保持水槽24小时有水 , 至少一周清洗一次水槽 。规模育肥场在围栏外安装自动饮水碗 , 能较长期保持干净卫生 , 且易清洗 , 无交叉污染 。
5、驱虫防病:在观察和育肥过渡期用丙硫咪唑一次口服 , 剂量为6~10毫克/千克体重 。体外寄生虫可用2~4%的杀灭菊脂 , 在天气晴朗时 , 淋浴杀虫 , 既可杀死体表蜱等寄生虫 , 亦有避蚊蝇作用 。或肌注广谱高效抗寄生虫药 , 如阿维菌素、伊维菌素 , 用量为0.02毫升/千克体重 。驱虫3天后 , 清圈 , 健胃 。
6、日粮更替:饲草、饲料种类的更换必须有7~15天的过渡时间 , 以适应瘤胃微生物菌系的调整、培育和建立 。即在更换的最初三天保持原饲草饲料不少于2/3 , 新饲草或饲料不大于1/3 , 间隔2~3天后 , 再增加喂量的1/4或1/3新饲草饲料 , 相应的减少原饲草饲料 , 逐步渐进更替 , 过渡时间15天为宜 。在饲草饲料更换过渡期勤观察粪便 , 做适当调整 , 但也不得少于7天 。
7、卫生管理:保持牛舍干燥卫生 , 进牛前牛舍必须清扫干净 , 用2~4%烧碱彻底喷撒消毒 , 待干燥后至少保持一周再进牛 。视牛粪的厚度、干湿状况清粪 , 小围栏牛粪厚不超过15厘米 , 夏季可一月清理一次 。
【酒糟养牛技术】8、适时观察:技术员必须坚持早晚巡查 , 与饲养员随时观察相结合 。观察采食、反刍、精神和粪便等情况 。病牛应及时隔离 , 单独饲养治疗 。有鼓气、粪便稀恶臭且有未消化精料 , 应调整日粮 , 减少给量 , 或停止增加精料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