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消费市场规模 全球消费品分析报告( 二 )


3、Warby Parker:2010年 10月成立的电商品牌,由沃顿商学院四名在读学生创立,2015年 4月完成1亿美金D 轮融资,估值达到12亿美金 。在Warby Parker成立之前,美国市场仅有1%的眼镜是通过线上销售出去的,而凭借单副镜架95美金的相对低价以及Home try-on体验,Warby Parker仅在第一年他们就卖出了近10万副眼镜 。
4、Blue Bottle:成立于2010年的精品咖啡品牌,创始人James Freeman曾是一名音乐人 。目前,Blue Bottle在美国、日本共有25家店铺 。2015年 Blue Bottle完成C 轮融资7500万美金,估值数亿美金 。
5、Beats耳机:2008年成立的耳机品牌,由西海岸痞子说唱的创始人和领军者Andre Romelle Young和 Interscope唱片公司董事长Jimmy Iovine联合创立 。两人的首款产品于苹果零售店和百思买商店推出,以时尚感吸引年轻消费者 。2014年被苹果公司以30亿美金收购 。
6、Shake Shack:成立于2004年 。早在2000年的时候,最早的形态是Union Square Hospitality Group(Shake Shack的母公司)为了接济流浪汉,在麦迪逊公园设立的热狗小摊 。2004年,Shake Shack开设第一家店铺,2011年,在纽约市以外开店 。2015年,Shake Shack在纽交所上市,目前市值12.9亿美金 。
7、Tory Burch:成立于2004年,美国时尚品牌,产品包括珠宝、配饰、香水、唇膏、家居及运动装,目前在全球50个国家有超过3000个销售网点 。2015年估值35亿美金 。
8、周黑鸭:创立于2002年的周黑鸭,最初的名字叫“富裕怪味鸭店”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周黑鸭目前已经在12个省份及直辖市拥有715家自营门店,其中湖北地区最多,有263家门店,其次是广东155家和北京75家 。目前市值超百亿元 。
9、HAY:2002年成立的丹麦家居设计品牌,虽未披露其具体的融资和估值数据,但在过去几年间HAY快速的进行了全球扩张,在全球开出了33家独立设计门店和HAY Mini Market 。并且HAY的创始人之一Troels Holch Povlsen也是绫致集团(即Only、Vero Moda等品牌的母公司)的创始人,因此为HAY的快速成长提供了不少资源和帮助 。
1.2图表 | 品牌成立时间和当前市值
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些新兴消费品牌都在短短的四至十四年的时间中,成长为了估值至少十亿美金(刨去数据不详的)以上的独角兽公司 。尤其是Beats在八年时间内成长到以30亿美金被苹果收购,还有DSC仅用了4 年时间就达到10亿美金被并购的体量 。
也就是说,虽然新消费品看上去涉及实体行业、整体模式不轻,但也未必不是一个值得VC投资的生意,只不过问题在于,到底哪些消费品牌有可能获得高成长性?我们又该如何甄别呢?
面向这两个问题,我们总结了如下共性 。
PART II这些消费品牌的成长规律是?
2.1处于爆发当口的品类,会是新品牌崛起的有力机会点
在这个品类繁多、小中品类频频失败的市场中,想要开发一个成功的新品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所谓品类,是顾客对产品和服务的分类方式,比如糖果是一个品类、鸭脖是一个品类、超市是一个品类 。品类的生命力、潜力和经济特性与品牌未来的成长空间息息相关 。
2.1.1品类有足够强的生命力吗?
要判断一个品类生命力的强弱,第一个纬度在于和基本需求的相关度 。一个已经存在了几千年的品类,继续存在几千年的可能也比较大 。
在我们选取的9个成长较快的消费品类中,我们看到,11世纪左右,人们开始用水煮咖啡作为饮料;13世纪后期,僧侣和学者开始佩戴眼镜;14世纪时,德国人发明了汉堡;中国首创的坚果食品,早在商周时期就有文字记载;家具方面,如果把“席”算成最古老的家具,历史可以追溯到五千年之前 。只要人类继续需要住房,家具市场就会一直存在下去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