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巨头们都盯上了商超!
2月20日,阿里巴巴在上海宣布发布新零售战略,并联姻百联集团,这是阿里继入股苏宁云商和银泰百货后在商超上的又一大动作 。去年阿里还斥资约21.5亿元人民币跻身成为浙江省目前最大的连锁超市之一三江购物的第二大股东,如果再加上天猫超市试水线下,和1.5亿美金投资“盒马鲜生 ”,阿里巴巴对商超可谓觊觎已久 。
与阿里类似,另个一电商巨头京东也没消停 。2015年8月,京东43亿元换来永辉超市10%的股份;2016年6月,京东收购1号店,并与沃尔玛展开深度合作,如今沃尔玛手持京东A类、京东B类总股本的10.1%,成为了继腾讯和京东创始人刘强东之后的第三大股东 。

文章插图
万达就更加不用说了,除了万达本身的布局,据说飞凡已与万达之外的五洲国际集团、步步高集团、新华百货集团等超过300家购物中心达成了战略合作 。有意思的是苏宁易购截止2016年9月30日,也拥有了6家超市,5家苏宁小店 。
而三胞集团旗下的专业通讯连锁乐语通讯也与大润发达成了深度战略合作关系,计划在全国的大润发超市布局乐语Brookstone商超店 。近日,乐语在大润发的首家商超店已在上海悄然开业 。
就连卖房子的绿地集团,截至2017年1月底,绿地超市也在全国开出了27家连锁门店 。
如此接踵而至,不管是线上线下,他们都算得上有实力、有前瞻性的行业老大哥,为什么都盯着商超(含商超品类和商超实体)?商超真能成为新零售的重要阵地?
下注商超,他们的真正意图是什么?
有别于以经营时尚品、个性品为主的大型百货卖场,商超通常是经营人们购买周期相对较短的生鲜食品、日化用品等日常生活必需品的主要场所 。近几年来,在电商的冲击下,传统商超开始洗牌并加速互联网转型,并重新显露生机 。这个以满足大众基本生活需求为目标的消费前沿阵地开始成为行业大咖争抢的蛋糕和零售业的新宠,说起来主要有几个原因 。
1、根本原因是用户、流量红利消失,低价失效
这一方面是网民增长数逐步放缓,就连那些原本未触网人群都已被“教育”成互联网用户;另一方面是消费互联网流量红利持续消退,从PC端到移动端的整体增速逐年放缓,去年双11天猫当天成交额的增长速度首次跌破50%,只有32.35%,纯电商时代已成过去式 。再加上线上流量成本越来越高,而一些实体零售商的商业物业租赁成本占总成本比重下降至10%以内,线上线下的获客成本差距正在缩小,甚至反转 。于是纯电商企业的持续增长需要依赖对实体零售的融合渗透,线上与线下从分裂走向融合 。
另外随着消费升级,电商标榜的价格优势也已失效,低价既带来不了有黏性的消费者,也帮助不了品牌商盈利,反而容易引起消费者的不满,一场以价格战、流量战为主的线上零售时代就要画上句号 。
2、商超是社区商业,体验感优于线上
虽然线上已经基本实现全覆盖,但对于老人、儿童等这类不能及时掌握互联网新技术和不能熟练使用智能通讯工具的人群,线上体验感还是不好 。而商超就不一样,尽管辐射范围有大有小,但商超终究还是社区商业,而社区商业主要服务几类人:老年人、孕妇以及儿童 。中国一直存在着社区和小区的关系,同时又面临严重的老龄化和少子化问题 。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在2030年中国有超过3亿60岁以上老年人,2015年的总和生育率仅为1.05,这个数据比必要的人口更替生育率低两倍;还有数据显示,到2030年80岁以上的老人将达到4300万,失能老人将达6168万 。对于这群老人、小孩,电商鞭长莫及,但商超商品却可以直接配送到老人家,配送员还可以起到关照作用 。这或许意味着未来零售业是得老人小孩者得天下,毕竟年轻人不受地域时间限制想在哪买在哪买 。
- 阿里健康1680万元收购持网络交易牌照药店
- 阿里网络医院是什么及其业务模式
- 阿里2017年营收 阿里2016年回顾
- 双12狂欢 双11狂欢后的烦恼
- 他们是阿里零售通的神秘队伍
- 速卖通干嘛的 速卖通又出招了
- 阿里双11销售额 阿里双11完爆京东
- 凡客旗下商城 凡客联手北京当代商城
- 浙江出台“工商20条”支持阿里巴巴健康快速发展
- 阿里健康再发公告为监管码伸冤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