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曲水流觞落户太山

文章插图
青天白日之下,站在望都峰上,望得到晋阳古城 。
会当凌绝顶,自然一览众山小 。极空旷的环境,自然思绪也是信马由缰的 。
《兰亭序》的出世,并不是偶然的 。那是魏晋名士集体风度的一次大爆发 。两晋时期,社会很乱,曹魏篡汉,司马氏覆曹魏而立西晋,都是偷来的政权,因此,那个时候的政治态势和社会制度对士人来说都是不利的,这些士子们在这样的环境下,只能不问政治、逃避现实,以求明哲保身,由此也另辟出了一个新天地,发展出了玄学思想 。
《庄子》《老子》《周易》是玄学的主要内容,奠基人是何晏和王弼,他们著述的宗旨是:取其清淡雅论,剖玄析微 。其目的是为了和朋友们进行论辩娱乐,不是为了治理国家 。他们认为处世要“无为”,要顺从自然 。在玄学思想引导下,士子们开始任性放达,畅游于山水之中 。最著名的当数竹林七贤了 。士子们于内,追求本真自由的自然之性,于外,建立与自然山水之间共生亲和的关系,他们在怡情的山水中找到了灵魂的寄托与归宿,这是一种生态智慧 。到了东晋,玄学也和朝廷一起东渡,最开始的时候,士子们还在上巳节对着南方的山水,凭吊家国,到了后来政权稳定以后,江南的山水治愈了他们 。第二代士子如王羲之们成长起来后,他们继承了玄学思想,只关心安适的家园和生活,这时的政权已经不思进取,偏安一隅,自然士子们也更多地愿意于山水之中寻找创作的灵性,寻找天人合一的神示 。于是登临山水成了东晋人的主要生活,他们游赏山水,也在山水中集合清谈,谈人生谈艺术 。哲学家冯友兰就说他们“有深情、有玄心,有洞见”,这个时期,“修禊”仪式及其附属物曲水流觞也就给他们提供了一个谈论玄学最好的精神和物质载体,于是《兰亭序》诞生了 。
在这之后,这种崇尚山水的历史属性,左右了中国人几千年的文化心性,由此还诞生了山水诗和山水画 。连王羲之本人,也在暮年,辞官归田,求田问舍,在山水中徜徉 。当然,这之后才有了陶渊明,才有了归隐田园一说 。
实际上有两个《兰亭序》,一个是文学上的,前面已经写到,那“死生亦大矣”的苍凉,能让人感叹时间和空间的玄妙和无情 。还有一个是书法上的 。
《兰亭序》书法之美,举世公认,它美在哪里呢?
就《兰亭序》表面来看,全文共324个字,每一字都有鲜活的生命,或坐、或卧、或行、或走、或舞、或歌、仪态万千,众相毕现 。尤其是“之”字,二十多个,无一雷同 。全文布局匀称,有节奏,如诗如画,有敛有纵、有断有连、有浓有淡、有刚有柔、错落有致,首尾一贯,还不乏险拙之美 。再仔细琢磨,整个书迹都充斥着自然之美,有树木的枝干,有鸟的翅翼,有花草的摆动,有人声喧嚣,也有群籁参差,“文章多得江山助”,字里行间,溢满了山水的情韵和灵气 。
如果你来过太山,你就会发现,这恰巧是太山之态啊 。太山不仅仅是人的太山,也是动物的太山、植物的太山 。太山的众生,以各自的风姿摇曳生姿、风华毕现 。太山的建筑是错落有致的,太山的布局是上下左右东南西北有节奏的,浓时如黛,淡时只有几个灰色的线条勾勒,那些古树那些跳跃在山间的生灵,就如同王羲之写下的那二十多个“之”字,活生生地仪态万千 。太山之后的山路,奇崛难攀,溢满了险拙之美 。太山的人,与大山相处久了,也变得刚柔相济,以至于你见过他们以后,你就再也舍不得离开,即使人不在太山,你的目光也不会有丝毫的偏离 。
- 罗盘不转的地方是不是不好 风水罗盘不会转
- 檀香木风水作用 檀香树能成风水树吗
- 五行磁场是什么东西 地磁与五行风水关系图
- 观星象看风水口诀 一级风水师观星斗口诀
- 劫星 风水中的劫星是什么
- 客厅风水球摆放 鱼缸用风水球
- 董鄂妃与顺治帝的爱情 顺治帝迁都北京的风水
- 婚姻不好和自家的风水有关吗 家族婚姻不好怎么办
- 花瓶在风水中起到什么作用 化石花瓶的风水作用及禁忌
- 益阳风水大师 宁乡风水先生是谁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