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大半年早已经不知不觉的过去了,也迎来了美好的秋季 。虽然暑热一时难消,但天气渐凉已是大势所趋 。送夏迎秋,你准备好了吗?此时身边小伙伴们振臂高呼,耶,又可以“贴秋膘”了!
事实上,只有“苦夏”才要“贴秋膘”!夏季天气炎热,人们普遍食欲不振,体重下降,为了补充营养,增加体内脂肪,也为了抵御即将到来的严寒,才会提出‘贴秋膘’的说法 。相比于肉类匮乏的古代,我们现在食物相对更丰盛,这时候再盲目“贴秋膘”,就会带来肥胖和超重的问题了 。
“三秋”进补有讲究

文章插图
相比“贴秋膘”,根据初秋(农历7月)、仲秋(农历8月)、季秋(农历9月)不同阶段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补更为重要,进补效果也更佳 。
01,初秋(农历七月):利湿健脾

文章插图
按照月份划分,初秋一般是农历七月 。此时,天气开始从炎热的夏天转凉,我们常称它为“秋老虎”,阳光依旧充足,也会稍有燥热,但是早晚温差正在逐渐加大 。这个时候要减少寒凉食物的摄入,老人常说的“秋瓜坏肚”其实就是这个道理,尤其脾虚胃寒的人群更要谨慎 。

文章插图
此外,初秋气候还比较湿润,不会像仲秋、季秋时那么干燥,所以这个阶段要特别注意健脾祛湿,可常食用山药、茯苓、白扁豆、薏米、莲子、陈皮等健脾祛湿之品烹饪的食疗 。
02,仲秋(农历八月):滋阴润燥

文章插图
根据中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 。
仲秋前后,暑热散尽,天气逐渐变冷,加上气候干燥,很多人常常会有口干舌燥、皮肤干燥及大便干结等燥热表现,此时要注意防燥润肺 。

文章插图
中医认为肺喜润恶燥,所以应多吃润燥食品,如梨、荸荠、柚、银耳、甘蔗等 。
03,季秋(农历九月):增加营养

文章插图
到了农历九月,深秋已接近冬季,天气比较寒冷,寒邪容易从体表往更深度的脉络侵袭,血管遇冷容易发生痉挛、淤堵等 。
“寒从脚生”,脚是全身最怕冷的部位,由于双脚距离心脏最远,血液流经的“路程”最长,经长途跋涉流到足部后,不仅速度减慢,而且血量也会减少 。加之足部皮肤薄、脂肪少,保暖性差,所以足部皮肤温度偏低,也最容易受到寒邪的侵袭 。

文章插图
除了泡脚外,大家还可以吃一些防寒补阳的食物,如核桃、枸杞子、桂圆肉、大枣等,这些食物可以滋补肝肾、补气养阳 。
【秋季进补指南】最后,小编提醒大家,进入秋季除了要在饮食上进行调整外,还要在作息、运动、情志上进行调整,一早一晚注意保暖,让身体平缓地从夏天过渡到秋天 。
- 给素食者的8条康健贴士 4种素食是秋季人们进补的瑰宝
- 吊顶装修避坑指南:吊顶款式装修设计需要注意什么?
- 幼儿园育儿宝典秋季 秋季育儿宝典内容
- 亚马逊2023新版Listing自测指南
- 夏季进补吃苦瓜好处多
- 点淘情人节定向约稿创作指南
- 快手智能预测白底图和透明图工具操作指南
- 指南针罗盘在线使用 在线罗盘指南针方位
- 国家育儿指南
- 适合秋季喝的粥 秋冬季养生粥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