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了 。
这是“二十四节气”中,继“立春”“雨水”后的第三个节气 。
《淮南子.天文训》说:“雨水加十五日,斗指甲,则雷惊蛰 。”

文章插图
“惊蛰”,在“雨水”之后的第十五日;“北斗”之斗柄,指向“寅、卯”之间的“甲”位,此时春雷鸣,气温上升,土地解冻,蛰伏过冬的动物遂“惊起”活动 。

文章插图
与“二十四节气”中其他“节气”一样,“惊蛰”,是中国上古先民,经过长期对太阳的视运动轨道的观测,对太阳在天空中的某一个“节点”和“时点”的描述,并结合了此时大地上的“物候”特征 。
具体说,“惊蛰”这一天的某“时点”,太阳所在的“节点”,是“黄经”345度 。
要整明白“黄经”,就不得不说“黄道” 。
中国的古人何时开始观测太阳在天空中“运行”呢?

文章插图
现在将此称为“太阳运行的视运动” 。从目前的考古成果看,至晚在距今6500年前,中国的上古先民,不仅已经长期观测了太阳的运行,而且懂得了通过“日影”测定正东、正南、正西、正北“四方” 。而太阳的这四个“时点”“节点”,就是后来的“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古人称为“二分二至” 。
也就是说,距今6500年前,上古先民,已经大致掌握了“太阳运行的视运动”轨道 。
《汉书.天文志》曰:“日有中道,月有九行 。中道者,黄道,一曰光道 。光道北至东井,去北极近;南至牵牛,去北极远;东至角,西至娄,去极中 。”

文章插图
“黄道”或曰“光道”,就是古人经长期观测所记录下来的“太阳运行的视运动”轨道 。
有人说,“黄道”是从域外包括印度传来的概念 。
不必说先秦的《甘石星经》和西汉初刘向的《五纪论》,描述了公元前五世纪“黄道”周边的“天象” 。
据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冯时研究员团队多年研究证明,至晚在公元前3500-前3000年,也就是距今5500-5000年的时候,中国上古先民已经形成了明确的“二十八宿”概念 。这一推断的根本依据,是“赤道星官”与“赤道”吻合度的时间下限 。

文章插图
能够断定,距今5500-5000年那个时候的中国先民,已经明确掌握了日和月,在不同的时间,会依次到达“二十八宿”这些不同的“驿站”“住宿” 。
“二十八宿”是沿着太阳“黄道”依次分布的 。“黄道”的两端,分别是“参(shen)宿”和“商宿” 。中国自古,就有“参商二星永不相见”之神话 。
也是属于这个时间段的出土文物遗存上的图案,证明此时的先民,不仅掌握了“二分二至”的“四时”,还确定了“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这四个“启闭” 。

文章插图
就是说,流传至今的“八节”,也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分、至、启、闭”,在距今5500-5000年期间,就已经由当时的先民确定下来了 。
“八节”继续“三分”,就是“二十四节气” 。
当然,“黄道”的起终及整个中间走向,也已然被当时古人所掌握了 。
汉初,刘邦之孙淮南王刘安,主持编著了《淮南子》 。其《天文训》云:“两维之间九十一度(也)十六分度之五,而升日行一度,十五日为一节,以生二十四时之变 。”
- 天人菊只长叶子不开花是什么原因及解决办法
- 农村为什么敢生三胎 风水中的三胎是什么
- 抑郁发病是什么样子 抑郁症症状有哪些表现
- 巴西鸢尾不开花是什么原因及解决办法
- 注册了域名还要租服务器 服务器域名是什么?
- 西梅的功效与作用及营养价值是什么
- 何为不器,如何做到不器 孔子说君子不器是什么意思
- 通贯手常见于什么病 通贯手特征是什么
- derm是什么牌子 安瓶怎么用
- 杏仁是什么树的果实功效作用有哪些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