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人对饮食非常讲究,很注重在什么时节吃什么食物 。夏天一过,天气渐渐转凉,在度过了炎炎酷夏的人们也慢慢有了好胃口,而此时也恰好到了成熟收获的季节,各种农副产品也应时上市,于是在京城的各条街巷上便出现了各式各样的“吃秋” 。“吃秋”也叫“咬秋”,就是在凉爽的秋日专门去吃些富有营养的食物,滋补身体,添些秋膘 。
【北京人的吃秋习俗盘点 北京吃秋是什么意思】老北京人在入秋后都有“吃秋”的习俗,那么为什么要“吃秋”呢?一是与酷热的夏季有关,旧时京城环境卫生差,各种疫病流行,人生病后体质弱,加之酷暑时节酷热潮湿,人们常出现胸闷不适、四肢无力、精神萎靡、胃纳欠佳等症状,所谓“一夏无病三分虚”,古人称这些症状为“苦夏”病 。因此为了滋补夏天亏空的身体,并为冬天的严寒做准备,老北京人自古以来就传承着“吃秋进补”的习俗,民间也流传着“秋季补得好,冬天病不找”俚语 。
“吃秋”主要讲究食物的新鲜度和营养的全面性,在过去的北京,不同阶层的人们有不同的吃法 。一般中下层的人家讲究“吃秋鲜儿”,他们认为吃新粮吃新的蔬果最有营养,入秋后人们常去购买新上市的五谷杂粮,用这些新鲜的农作物为老少一家人蒸制出美味的馒头、花卷以及杂粮粥,或者割点肉,买点新上市的韭菜、茴香、小白菜制作出水饺、锅贴、菜团子、糊饼、馅盒子等 。而一些家境较好的人家,入秋后常烹制红烧肉、红烧鱼、炖鸡鸭等富含蛋白质的肉类佳肴来“贴秋膘”,或携家人、约好友去外面的饭庄品尝烤鸭、烤肉、涮肉、爆肚等名吃,久而久之“吃秋”就成为了北京城的一种重要的民间习俗 。

文章插图
现在北京人的生活不像以前了,大肉大鱼成为家常便饭,再也不用去贴秋膘了,然而人们在进入秋冬后既要补充肉鱼等蛋白质,也要多吃些蔬果五谷杂粮平衡膳食,让身体更加康健 。
炖大肉

文章插图
“贴秋膘”也就是选择一些营养丰富的食材进行滋补,多为“味厚”的肉类 。对于进补用的肉类,没有特殊要求,鸡、鸭、鱼、猪、牛、羊肉样样皆可,焖、煮、蒸、烧无所禁忌 。当然,汉族百姓家庭最常见的做法还是炖猪肉 。做法很简单,只需买上几斤新鲜的猪后臀肉,先将肉洗净,切成大小均匀的小块,同时用炖锅烧水,水烧开后先放入切好的葱、姜,然后将切好的肉倒入锅中焯两分钟,用勺子撇去浮沫,接着再向锅中放入花椒、大料、桂皮、香叶、酱油等调料,用文火慢炖,炖好即可食用 。
烤 肉
北京烤肉始于清初,当时京城里的一些蒙族官员喜食烤牛、羊肉,他们最初是用熟肉蘸凉水在烤肉的炙子上烤,后来才改为烤生牛、羊肉 。每逢入秋,王公贵族、文人雅士多食烤肉 。在烤肉时,先将牛羊肉切成薄如纸的整齐大片,烤肉燃用的木料以松枝、松塔为最好 。烤肉前先把炙子烧热,用羊尾油擦拭炙子 。食用时把姜汁水、酱油、料酒、卤虾油、西红柿、鸡蛋液等佐料根据自己的口味兑成味汁,将肉片放入味汁浸腌入味,再把切好的葱丝放在炙子上,将肉片捞出放在葱丝上边烤边翻动 。待肉烤至将透,放上香菜末,再加以翻动 。待牛肉烤呈紫色,羊肉呈粉白色时,即可食用 。吃烤肉讲究京味的“武吃自烤”,一只脚踩在大条凳上,一只手拿着约二尺长的长筷子,将肉蘸上烤肉汁后在铁炙子上翻动,边吃边饮酒边聊天 。北京的烤肉有“南宛北季”两家 。“烤肉宛”是清真馆,在宣内大街,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烤肉季”在地安门外义溜河畔,也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他们的烤牛羊肉,刀法精细,异常鲜嫩,味美爽口,大受欢迎 。
- 婚姻中女人的说谎的显示(女人出轨说谎几大显示)
- 十大奢华的王室婚礼 王室婚礼嘉宾
- 一样平常异地多久情绪会淡(两个异地人的恋爱能坚持多久)
- 正印做伤官 正印和伤官是什么意思
- 哪些人的退休人员养老金会重算补发,从3个方面来讲解一下
- 男子打女人值得原谅吗(打女人的男子能原谅吗)
- 看看古代人吃的零食都有哪些 古人的零食吃什么
- 石榴汁对女人的功效需要注意什么
- 男子出轨后女人的准确做法
- 墓地风水讲解 北京的墓地哪个方向风水好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