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陶鬶,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类型,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图片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提供
二
冯骥才先生的这条微信,透露出他对我的殷切期望 。他发来这条微信的时候,《故宫艺术史》正在写作中 。我不知道《故宫艺术史》是不是冯骥才先生所说的“大东西”,也不知道它是不是我自己希望的那个“大东西”,但它是一个“大东西”,这是确定无疑的 。因为这部《故宫艺术史》,注定是一部多卷本的作品——我的计划是写8至10卷,200万字左右的规模,自新石器时代写起,一直写到当代(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文物中时期最早的可以推至新石器时代,8000年中不曾断流) 。说它“大”,应当说名副其实 。
然而,我理解,冯骥才先生所说的那个真正的“大东西”,不只是规模的大,而是指精神的深厚与博大 。
《故宫艺术史》不只是笔墨纸砚,而是一种纵横古今的深厚,也不只是风花雪月,而是一种与天地相接的博大 。我赞同作家麦家的说法,书写这样的作品,“必须具备一颗非凡伟大的心,能够博大精深地去感受人类和大地的体温、伤痛、脉动” 。在如此宏大的尺度面前,我自知太渺小了,比朝菌蟪蛄这些微小生物还要小,并没有麦家所说的那样一颗非凡伟大的心 。然而,故宫里琳琅的文物,延长了我的生命,脚下的山河大地,拉长了我的视线,“使我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在游目骋怀之间,去理解我们民族的精神历程,去体会历代先民的情感脉动” 。
此前的许多年中,我曾游走于大江南北,去寻找中国历史的发生现场,去感受中华文明的发展脉络,见证了很多考古遗址和历史遗存 。但这一次,为了撰写《故宫艺术史》,我必须再次走出故宫的红墙,专门策划一些考察之旅,把故宫文物放回到中华文明的体系中,再次去掂量“中国”这两个字的重量 。
2020年12月,我在河南省文物局局长田凯、郑州市文物局局长任伟等的安排帮助下,前往双槐树、二里头等遗址考察,郑州松社刘磊又亲自驾车,带我跑遍中州大地 。我站在郑州黄河边,看大河那么宽阔又那么平坦,那么威严又那么亲切,恍然间误以为见到的是一片大平原,包纳着一切生灵 。我站在巩义市河洛镇双槐树遗址的考古发掘坑里,触摸着粗糙的城壕土壁,辨识着墓葬区和祭坛区的方位,努力在心中复原着这中原仰韶文化最辉煌的大都邑,感觉到弥散在泥土里的基因,感叹着纵是黄土尘埃也掩埋不住的先祖们的天地雄心 。

文章插图
“何以中国”展在北京故宫开幕,这是展出的玉龙 。新华社发
三
我在《故宫艺术史》第一卷《初民之美》中,写到黄河像“几”字形在大地上流过,中游段自蒙古高原南下,穿越晋陕峡谷,形成了一个南北垂直的纵轴 。渭河在潼关与刚刚拐过大弯的黄河相接,在中国版图的胸膛上连成了一条横轴 。“这一横一纵,形成一个完美的十字交叉,经天纬地般,构建了华夏文明最初的坐标系 。”
“十字交叉”,是我在《故宫艺术史》里所写到的概念 。“早期中国”,就围绕着这个十字交叉点,形成了以关中(陕西)、晋南、豫西为中心的中原 。中原,正是中华文明发生的中心地带 。考古学家严文明先生把中国史前文化的空间关系归结为一种“重瓣花朵”式的格局,而不是杂乱无章的分布 。在这个层层展开的“重瓣花朵”中,“中原文化区是花心”,“在文明的发生和形成过程中,中原都起着突出的作用”,其他地区则是“花瓣” 。
以这个十字交叉点为中心的中原地区,之所以能够如费孝通先生所说,成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一个凝聚的核心”,原因在于,这里最适宜农耕文明的发展 。
- 肚子胀痛怎么办最快的方法
- he是什么意思网络用语?be又代表什么呢?
- 黄花菜百合粥
- 胡麻油煎蛋
- 西梅银耳羹
- 自愿给钱又反悔能告诈骗吗
- 酸枣粥
- 苦菜酸辣汤
- 好听又潮的网名 好听又很好听的潮昵称
- 蘸水苦菜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