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活的书推荐 生活百科全书书籍( 二 )


完全没有必要从头到尾阅读百科全书,因为百科全书是一种工具书,更确切地说,是一种知识参考书 。知识参考书是文艺复兴时期因为知识信息太多,远远超过了个人大脑记忆所能承担的处理和管理能力,而发展出来的一种信息处理方式 。它是一个知识工具,不是知识本身 。它处理信息的一些主要手段,如“条目”“按字母顺序排列”“索引”等都是在那个历史时期形成的,直到今天仍然在被大致沿用 。百科全书是概要介绍人类全部知识或某一类知识的工具书 。按照字母顺序排列的辞典形式编排,以条目为基本单元,收集各知识领域的名词、地名、事件、人物、著作等,但不收录词语,故不同于语文辞典 。百科全书可以是综合性的,包含所有领域的相关内容(例如《大英百科全书》),也可以是专业性的百科全书(例如医学、法律、哲学百科全书) 。
哈佛大学教授安·布莱尔(Ann M.Blair)在《知识太多》一书中把文艺复兴时期出现的参考书作用称为4S“信息处理”(information management),也就是储存(storing)、分类(sorting)、选择(selecting)、概述(summarizing) 。这些仍然是今天知识处理的基本手段,“我们也还是在储存、分类、选择和概述信息,但我们现在不仅要像许多世纪前那样依靠记忆、手稿、印刷材料,而且还要依靠电脑原件、搜索功能、数据库、维基百科,以及其他电子技术” 。[2]文艺复兴时期所发生的事情,就如同我们今天的数字技术一样,是一场变革 。它将信息过载带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
从罗马到文艺复兴之前的一千多年里,图书都是手工抄写而成,一本书很容易让一个抄写员花上一年还多的时间 。作为商品,书籍昂贵奢侈,制作书籍通常需要佣金,而且常常要预先支付 。书籍的销售更是与我们今天“买书”完全不同 。艾柯在《别想摆脱书》里说,以前买书是到书店预订,书店老板让人专门誊抄一份,“也许书店里会库存几卷最常被征订的书” 。即便在印刷术发明以后,“最早印刷的书不是装订好了再出售,当时是先买下纸张,再装订 。书籍装订的多样性,如今已然成为我们收藏的理由之一,也充分显示了收藏珍本的乐趣 。对于收藏者和古董商而言,装订可以给两册内容一模一样的书带来极大的差异 。我想,出售装订好的书,最早是在十七世纪和十八世纪” 。[3]中世纪大图书馆所藏手稿仅以百计,但即便如此,能够接触这些书籍的人还是少得可怜 。
印刷机渐渐改变了这一切 。第一台印刷机出现在1453年前后,到1480年,古登堡所发明的新技术就已经走出了实验阶段,在欧洲20几个大城市的中心传播开来 。人们起初对印制书本的速度和书籍价格的暴跌(据当时估计,一本书的价格是1468年时的20%)持非常乐观的欢迎态度 。但到了1500年左右,有人文主义学者开始哀叹新的问题 。他们抱怨说,印书商逐利而为,赶印出了许多不重文本质量的手稿,而大规模出现的新书又分散了读者的注意力,令他们不再关注最有价值的古代经典 。伊拉斯谟在16世纪初抱怨“新书成群涌来” 。[4]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学者把阅读视为心灵和人格培养的大事,所以格外重视要阅读好书和正确阅读 。伊拉斯谟就提出这样的警示:“通过阅读,无声的文字会变成道德(mores)和思想方式,不应该在没有预防措施的情况下,让生性顽劣和暴力的男童阅读阿喀琉斯、亚历山大大帝、薛西斯一世(Xerxes)或恺撒的事迹 。”[5]
任何一种新传播媒介的普遍使用都会带来良莠不齐、泥沙俱下的效应,而阅读方法是否得当则也会带来完全不同的阅读效果 。这些都是各方人士担心和害怕不良阅读的原因 。然而,我们不能笼统地看待这些害怕,因为看似同样的害怕其实有着完全不同的内涵 。今天人们对互联网的害怕也是一样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