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活的书推荐 生活百科全书书籍( 五 )


《大英百科全书》的第二部分是《百科细编》(Microp?dia,11卷),是按字母顺序编列的词条,相对简单,没有贡献者署名 。第三部分是《百科详编》(Macrop?dia,17卷),699篇文章按照字母顺序排列;每篇文章长度从2页到310页不等,平均为24页 。所有文章几乎都有参考文献和署名贡献者,这些贡献者的名字在百科类目(Prop?dia)里按照首字母顺序予以列明 。
互联网时代,百科全书与许多其他参考书一样,向数码平台转移 。这对它的传统编纂、维持和使用方式都会造成冲击性的影响 。搜索功能已经代替了字母顺序的索引,不断扩展的超链接使得交叉引用成为从一个主题到另一个主题最方便的移动方式,就是当年狄德罗对百科全书的构想 。在维基百科时代,百科全书长久以来的众多贡献人合作发生了变化,维基百科发展出读者反馈,以及贡献者与读者间的互动 。但是,正如布莱尔所说,“尽管有这些变化(将来肯定还会有其他的变化),今天的参考书还是继承了过去许多世纪的遗产 。从中立的编纂立场、促进共善,到顾及不同范围的兴趣,以及众多贡献者在同一时间和在时间跨度上持续合作,这些都是在早期拉丁参考书的经验磨砺下发展起来的” 。[14]这些特征中特别值得注意的便是“中立的编纂立场” 。
二 百科全书可疑的“立场中立”【关于生活的书推荐 生活百科全书书籍】美国哲学家阿拉斯代尔·麦金泰尔(Alasdair C.MacIntyre)在《道德探索的三种竞争模式:百科全书、谱系学和传统》一书里区分了三种道德思考方式 。其中,百科全书方式是立场中立的 。谱系方式与之相反,它从发生及其过程来考察对象,关心的是产生知识的真理体制和求真意志是如何在某种权力形式和权力关系中诞生的 。传统方式与上述两种都不相同,它依据的是在传统中产生的多样化权威,既然是多种多样,也就无所谓立场中立 。[15]
虽然人们普遍会像麦金泰尔那样认为,百科全书是或者应该是立场中立的知识方式,但是,18世纪启蒙运动中的法国《百科全书》绝对是一个例外 。莱恩斯(Martyn Lyons)在《西方世界的阅读与写作史》一书中写道:“达朗贝尔和狄德罗的《百科全书》是欧洲启蒙运动的重要著作 。与今天众多的百科全书不同,它的目的并不是立场中立地描述当时的知识状态 。它当然包括讨论当时最新科学方法的文章,但它也是在以理性改革的精神,对旧制度社会和政治体制提出批评 。当时的主要知识分子们都参与了这部百科全书的工作 。”[16]
就许多贡献者合作参与这部百科全书的工作方式而言,18世纪这部法国《百科全书》确实是继承了17世纪上半叶阿斯特德《百科全书》的传统,但空前的贡献者人数规模(将近200人,其中有姓名可考的约140人)也超过了17世纪 。阿斯特德在他的《百科全书》里为每一科的知识都提供一个概要,每一章还有一个便于记忆的要领规则 。他经常不说明知识的来源,后来的研究者经过分析发现,他借助了许多同时代出版的知识手册和论文 。他从中挑选并加以重述,然后按自己的需要插入他的知识系统之中 。他编纂百科知识的办法不是直接选用权威的或署名的知识来源,而是用归纳和概述来重新处理,所以他自己的个人作用十分突出 。他在百科全书里提供的不是零碎的知识,而是那种被纳入一个有机体系中的知识 。他承认自己得益于18位伟人,在他之前,“他们已经在用一个统一的组合(Syntagma)来描绘哲学王国的辽阔幅员” 。这样的哲学宏观显示了当时学者对百科全书这项知识工程性质的认识 。[17]这种工程不是一个人可以独立完成的,它形成了众多贡献人合作的知识处理模式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