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中的人字岸 房前有岸岸下是水面风水如何( 六 )


风水中的人字岸 房前有岸岸下是水面风水如何

文章插图
元赵孟頫《水村图》
管道升曾为了劝慰赵孟頫画过一幅《渔父图》,图上题了四首《渔父词》,赵孟頫也和了两首,画虽不存但词作都留了下来 。管道升的四首《渔父词》:
遥想山堂数树梅,凌寒玉蕊发南枝 。
山月照,晚风吹,只为清香苦欲归 。
南望吴兴路四千,几时回去霅溪边 。
名与利,付之天 。笑把渔竿上画船 。
身在燕山近帝居 。归心日夜忆东吴 。
斟美酒,脍新鱼 。除却清闲总不如 。
人生贵极是王侯,浮利浮名不自由 。
争得似,一扁舟,吟风弄月归去休 。
风水中的人字岸 房前有岸岸下是水面风水如何

文章插图
元赵孟頫《江村渔乐图 》
这四首《渔父词》意境淡泊,直抒胸臆,没有丝毫的做作之态 。语言直白通俗,如同行云流水一般 。这四首词都是劝慰之语,表达了对家乡吴兴的思念之情,希望夫君能够看破名与利,早回苕霅间 。而赵孟頫也在该画上和了两首词:
渺渺烟波一叶舟,西风木落五湖秋 。
盟鸥鹭,傲王侯 。管甚鲈鱼不上钓?
侬在东南震泽州,烟波日日钓鱼舟 。
山似翠,酒如油,醉眼看山百自由 。
而后赵孟頫又在该画上写了如下一段跋语:“吴兴郡夫人不学诗而能诗,不学画而能画,得于天者然也 。此《渔夫词》皆相劝以归之意,无贪荣苟进之心 。其与‘老妻强颜道,双鬓未全斑,何苦行吟泽畔?不近长安’者异矣 。”
风水中的人字岸 房前有岸岸下是水面风水如何

文章插图
元王蒙《青卞隐居图》
董其昌《画旨》云:“王叔明专画苕霅景”,王叔明即王蒙,赵孟頫外孙、“元四家”之一 。《青卞隐居图》是他的代表作,此画绘湖州城西北的卞山,亦称弁山,赵孟頫有诗云“何当便理南归棹,呼洒登楼看卞山” 。《青卞隐居图》表现了卞山溪山林茂景深、峰峦曲折、山势峥嵘、滋润华秀的景色,全图不多渲染,其深远之处,有条不紊,充分呈现出空间的深度 。王蒙一生画过许多山隐图,如《夏山高隐图》《东山草堂图》《春山读书图》《秋山草堂图》等,蕴含了作者内心对隐居生活的极致向往,作品平静超脱,沉郁深秀,浑厚华滋 。而王蒙笔下的渔隐图,由于个人仕隐之间身不由己的选择,更带有一种消沉苦闷的情绪 。《花山渔隐图》,在密密麻麻的解索皴、牛毛皴构成的郁郁苍苍的重山复水之间,一叶扁舟巧妙地被安置于画面下方一个角落里,整幅作品流露出厚重浑穆的气质,而隐在逼仄的空间中一叶扁舟,显示出一种世界之大但身心却无处安放的恓惶 。《西郊草堂图》则显得平和冲淡得多,图中绘秋天平远景色 。近岸草堂、竹篱掩映于树丛之中,深秋茂密的林阴下有茅舍数座,一老翁坐室内案旁读书 。门前清溪潺潺,小船停泊 。主人的妻子与女婢在屋中各行其是 。院后湖面空阔,水波不兴,仅露一段岸角丛树 。远方群山烟林,渐远渐淡,意境清幽 。一叶轻舟载客行于湖心,打破了画面的沉寂 。画中远山就山形看,神似城西之西塞山,也符合西郊之地理方位 。
风水中的人字岸 房前有岸岸下是水面风水如何

文章插图
元王蒙《西郊草堂图》
中国传统中,诗、书、画、印本为四种独立的艺术表现形式,然而在经由晋唐而于宋元之后,这四者被完全结合到了一起 。中国传统艺术用自己独有的形式,将这四者完美地结合,成为了中国画的基本表现形式,其中更以文人画为代表 。他们用书法的韵味题诗书款,或抒发某种感慨,或描述作画时的心境,或一记叙作画的时间、背景,或说明此画赠予何人,绘画主体已经融入到整幅画中,使其更具生命力 。很多画作在流转中早已散佚了,但画上的题诗却以各种方式得以保存 。自宋及清,题写在苕霅渔隐图上的诗词不少,画今不存但诗词存的,现摘录如下: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