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道仙缘 修真太保 小说


提要:道教史上的女仙群体形象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道教吸收先秦神话、宗法宗教及民间信奉的众女仙神,并融摄历史上修道有成的诸多坤道,形成了以西王母为尊、以上清派为主的女仙谱系 。本文在勾勒女仙神谱全貌的同时,着重刻画了女仙中的杰出女冠 。透过她们由凡入圣的事迹,可以一窥道教神仙世界修真女子的风貌与精神 。笃信太上之道的女仙与女冠以传道教化、扶危救厄、行善济世、艺术创造等各种方式实践大道之真善美 。
主题词:女仙 女冠 修真女子 道教仙传


道教植根于中华文化的沃土之中,杂而多端包罗万象,却能直指根柢而与时偕行 。作为其中一道亮丽的风景,道教修真女仙为道学乃至中国文化留下了绚丽的篇章 。
上古时期为华夏神系之滥觞,原始道教从中已现端倪 。最初的神仙人物源于上古神话,在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典籍中多有记载,如《山海经》《庄子》《列子》中的女娲、西王母、后羿、广成子、彭祖等 。及至秦汉之际,各类神仙学说大兴,此时神仙数量已具规模 。魏晋时期神仙道教风行,上清、灵宝、三皇等派鼎盛,道教遂蔚为大观 。南北朝时,陶弘景作《真灵位业图》,将天神、地祇、仙真、人鬼等分7个阶次组织排列,形成了较系统的道教神谱,并专设了女真神位 。上清派致力于西王母作为道教女仙领袖的塑造,促成其从神话女神向道教女仙的转变 。五代杜光庭撰《墉城集仙录》,第一次为道教女神女仙编制谱系,道教女仙神圣世界的面貌得以完整清晰地呈现 。
作为道教史上现存最早、唯一独立成书的女仙专辑,《墉城集仙录》在仙史上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原书共10卷,“集古今女子成仙者百九人” 。现《道藏》本存有6卷,载37位女仙;《云笈七籤》卷114—117,录27名女仙 。
《墉城集仙录》序言云:“男子得道,位极于真君;女子得道,位极于元君 。”“真君”与“元君”为男女得道者最高阶次的尊称 。据杜光庭在叙中所言,其“纂彼众说,集为一家” 。此“众说”包括了秦阮苍、汉刘向的女仙叙事,《洞冥书》《神仙传》《道学传》《集仙传》《续神仙传》《后仙传》《洞仙传》《上真记》等,以及名山福地篇、括地山海说、搜神博物记、仙方药品文中出现的女仙事迹 。因“女仙以金母为尊,金母以墉城为治”,所以“编纪古今女仙得道事实,目为《墉城集仙录》” 。该仙录构建了以西王母所率昆仑女神为尊、以上清派女仙为主的女子神仙谱系 。换言之,就是以昆仑墉城统领天下仙山、洞天福地以及散居于凡俗民间的女仙 。《墉城集仙录》奠定了后世女仙体系的基本框架 。宋李昉《太平广记·女仙》、元赵道一《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后集》、清王建章《历代神仙史·列代女仙》等篇,则是唐以后的女仙传记 。下文将依道教各类神仙传记对历代女仙形象予以分析 。
一、 以西王母为尊的女仙群像杜光庭《墉城集仙录》叙云:“《墉城集仙录》者,纪古今女子得道升仙之事也 。夫去俗登仙,超凡证道,驻隙马风灯之景,享庄椿蟾桂之龄,变泡沫之姿同金石之固,长生度世,代有其人 。绵历劫年,编载经诰、玄图秘箓,灿然可观 。神仙得道之踪,或品升上圣,或秩预高真,或统御诸天,或主司列岳,或骑箕浮汉,或隐月奔晨,或朝宴九清,或徊翔八极 。”所列女子得道升仙者包括位列上圣高真、统御诸天的天仙,“牝谷幽林,隐景潜化”的地仙,以及“解化讬象,蛇蜕蝉飞”的尸解仙等 。此外,还有修行功德未全备,或至孝至忠至贞至烈之人,成为“地司不制,鬼录不书”的鬼仙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