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上小学该养成的习惯有哪些?( 三 )


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联系实际,指导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有机渗透预、复习习惯,听的习惯,读的习惯,独立作业的习惯,遵守纪律,尊老爱幼,热爱劳动等等习惯的培养 。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化,形成习惯 。输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根据学生的特点,相应地开展主题班会、集体游戏,参观旅游等一系列课外活动,深化教学内容 。如,每年的清明节可组织学生去烈士纪念碑前扫墓,缅怀烈士的英雄事迹,从而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知道珍惜现在所拥有的学习和生活 。
二、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矫正学生不良行为 。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单靠学校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家庭和社会也是小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对小学生健康成长起着重要作用 。学校要主动与家庭、社区密切配合,扩大学校教育对社会和家庭的影响,以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
1、家校配合,构筑良好育人环境 。
2、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过程中懂得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公民 。
好习惯,就是行为的自动化 。我们只有立足于“知”“行”统一的原则,在课内外进行有机结合,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将行为习惯教育融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各个细节,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优良品德 。
3、要因材施教 。俗话说:“一母生百般” 。对不同性格的孩子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区别对待 。
如何加强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加强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小学教育处于教育的基础地位,使学生受益一生的行为习惯有一些是在小学阶段养成的,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 。如果是好习惯,则会终生受益;反之,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害你一辈子 。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必须从小抓起,从点滴做起,必须靠潜移默化、日积月累 。叶圣陶先生曾说:“习惯是从实践中培养出来的,知道一点做一点,知道几点做几点 。积累起来,各方面都养成习惯,而且都是好习惯,就差不多了 。”所以,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只有努力拓展教育空间,加强横向联系,把单纯的课堂教学扩大为多渠道参与的教育网络,创设全方位育人的环境,才能达到整体优化的效果 。
下面就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谈一下个人的粗浅认识 。
一、提高认识,教师言传身教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哪些是良好的行为习惯,哪些行为习惯不能养成,为什么要有良好的行为习惯 。要让学生有一个正确的辨别能力,并通过与优秀同学相互交流学习经验,从而和自己进行对比,自己在哪些方面不如别人,以及自己不如他人的原因,让学生形成共识,从而取长补短,改正自己不良的行为习惯 。
1、师生认真学习有关条例,以《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准绳,重点抓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制订开展养成教育的具体措施,教育学生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使用文明语言,礼貌待人,养成良好的文明卫生的生活习惯 。
2、学生一天的生活中大部分时间与教师在一起,因此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很大 。早晨,学校领导、学生代表在校门口迎接学生,师生互相问好;每个星期一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老师正规的礼仪动作给学生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给学生播撒了文明习惯养成教育的良种 。
教师要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就不应该只教书,不育人,不能当“教书匠” 。教师应当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自我,认真探索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的规律,把说在嘴上,写在纸上的“教书育人”切实记在心里,落实到行动上,自觉站在育人的高度进行教学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