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上小学该养成的习惯有哪些?( 四 )


二、根据学龄特点实施分层教育
1、低年ji学生,通过各种竞赛,通过得小金星,初步养成 。
低年ji的学生,最缺乏自觉性,很多事情能不能做,都没有意识 。作业时常不做或忘记带回家;废纸到处乱扔,自己的课桌下面就像垃圾堆,不管什么,没用就扔;教室里追逐打闹,当班主任的最头痛,不管怎么说都没用,上课讲了,下课就又在教室了跑了 。但他们也有自身的特点,就是有好胜心理,也爱挑别人的毛病 。我们正好可以利用这些让他们形成自律 。
我们可用“比比谁最棒”的方法 。课堂上,把要求告诉他们:小朋友们,你们都很棒!但老师不知道,哪个小朋友是最棒的 。不如我们来比比看,究竟是谁最棒 。老师这里有一些小金星,你们想要吗?但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得到,只有达到老师要求的小朋友,才能得到小金星 。
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然后你可以布置任务和要求 。但刚开始,要求不能过高,从浅入深,逐步提高 。同时要让学生之间进行相互督促,既可以帮助别人改正,也可以提醒自己 。这种方法也可评价学生的课下表现 。
然后利用班会课,总结学生一周来的表现情况,指出缺点,对表现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同时分发小金星 。老师不要吝啬自己的赞语,也不要吝啬小金星,只要有肯定之处,都可以得到,这样更能提高他们的参与积极性 。小金星可以让学生自己贴到荣誉角上去,这样更能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和自豪感 。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发现小学生的行为都有明显提高,很多事情无需老师督促,学生之间便会相互指出,然后加以改正 。
2、中年ji学生,利用天天行为规范,形成自律 。
中段年ji小学生渐渐的有了自我意识,开始会主动思考,判断是非对错 。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在他们的大脑里开始会比较,但出发点大多考虑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指责 。他们所想到的还比较片面,有时还不够成熟,自律能力还不够强 。
此时应当加强他们的行为规范 。根据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需要,利用班会课通过学生提议,老师完善,共同制订“天天行为规范”, 每个学生都有一张,要求每个同学每天看一边,每天督促自己按“天天行为规范”要求努力做到 。经过几个月的实践后,每位学生都能自觉的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看到水龙头没拧紧,他们便会主动上前拧紧;看到地面上有纸屑,他们能主动拾起来;看到小同学摔倒了,他们会主动上前将他扶起 。由此看出:习惯成自然,好的习惯能使学生受用一生,也能使老师教育管理更加轻松 。
3、高年ji学生,利用荣誉,增强自身使命感 。
高年ji小学生,已基本上由他律转为自律 。此时,老师会发现他们越来越难管,也越来越难沟通 。他们似乎已经习惯于学校的条条框框,习惯于老师的唠叨不休 。对于行为习惯,他们很少违反,但也不会主动,看到不好的现象也常常事不管己,高高挂起 。
对于高段学生,一味说教不行,采用比赛也无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怎么办呢?可采用多种方法结合 。学校的竞赛,要积极争先,拿出榜样作用 。同时班ji里开展“班ji荣誉,我的责任”活动,以加强每个学生的班ji荣誉感,同时把所有责任,让每个学生承担 。中国有句名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但是这种思想,让人觉得仿佛好坏是所有人的责任,就可以减轻自身的责任,恰恰让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没有责任了 。所以我们班ji奉行“班ji荣誉,我的责任”,谁犯了错误,就要承担一切责任 。班ji得到了荣誉,也是你的荣誉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