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创业公司或者一般开发者而言, 利用还未起飞的元宇宙生态抢先制作元宇宙的相关内容, 会吃到第一波开发者红利 。
未来, 相信元宇宙能实现的内容也会从游戏, 再外扩至各种类型, 虚拟会议、VR电影、VR剧本杀等 。
徐成城:从元宇宙的落地可行性看, 开放世界游戏或成为最早商业化的领域, 近期A股游戏板块在元宇宙的催化下估值明显回升, 判断元宇宙领域下一阶段投资机会或更集中在具备开放世界游戏研发运营能力、季度业绩持续回暖且估值仍然较低的头部游戏公司, 长期来看头部互联网平台拥有更大机会胜出 。 随着元宇宙的发展, 游戏板块有望迎来整体景气度的提升 。
刘锐:关于“元宇宙”相关概念板块, 我认为需要分两个维度, 第一个维度是场景, 根据目前科技巨头的探索方向来说, 社交和游戏应该会最先落地, 所以确实需要关注社交方式的更新与生态更好的游戏产品的推出 。 第二个维度是技术突破, 也可分为核心技术的突破、算力的提升以及硬件的探索, 比如脑机接口、人工智能、高端芯片、云计算等 。
谢屹:我们觉得目前基础硬件和软件可能是值得关注的环节, 因为只有基础设施齐备了, 性能做的足够好了, 应用才跑得起来, 用户体验才会提升, 才会形成一个渗透率上升的过程 。 这里包括了区块链技术, 因为按照设想, 元宇宙底层技术是去中心化的 。 此外, 交互技术、AR/VR等3D显示技术也是必须的 。 再有就是能够提升算力的处理器、网络以及物联网技术等等, 这些都会逐步的受益 。 应用层面的话, 目前来看比较成熟的应用就是游戏, 基本可以从传统互联网移植到元宇宙 。 其他的社交、媒体等应用可能也会跟上 。
周之易:我觉得“元宇宙”还处在一个非常早期的阶段, 不管是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 当前对于“元宇宙”这个主题或者是概念的投资, 还是处于概念刚兴起的阶段, 距离最后达到一个成熟的、成功的商业化产品还有一个比较长的过程 。
丁玉杰:目前市场的热点主要集中在设备和内容, 首先, 5G 和云计算等底层技术的进步和普及, 是未来突破游戏可进入性限制的关键 。 从硬件端看, 国内产业链在逐渐成熟, 例如VR代工环节, 例如VR AR上的光学零部件、结构件等公司在逐渐看到有一些二订单的落地 。 元宇宙是大规模的参与式媒介, 交互用户数量将达到亿级 。 从内容产品形态上看, 游戏是元宇宙的雏形 。 游戏作为人们基于现实的模拟、延伸、 天马行空的想象而构建的虚拟世界, 其产品形态与元宇宙相似 。 但是目前的游戏与元宇宙成熟形态存在较大差距, 相应底层技术仍需提升 。
戴清:从技术底层来看, 算力、云和高速无线通信等这些相关产业是绕不开的, 会有持续的发展和机会;从终端设备来看, VR/AR、智能可穿戴设备是我们看到的重点行业方向, 以及会带来电子产业链上的持续受益;从应用端来看, 看好3D图形引擎行业未来会有更广阔的应用和发展, 用户侧的游戏和社交会是元宇宙概念在早期落地的主要产品形态 。
“追新”需要谨慎
目前仍处于主题投资时间
中国基金报采访人员:您如何看待参与“元宇宙”投资背后的风险?若借道基金布局有哪些思路?
李耀柱:目前阶段, 参与“元宇宙”投资还是会存在一些风险, 而这些风险, 本质上还是源于我们对元宇宙的认知还存在一些误区, 概括起来有三大类:第一类误区就是认为元宇宙是纯粹的概念, 的确是有公司在纯粹炒概念, 但是确实也有公司在真正做事情, 不能一概而论;就像自动驾驶, 我们不能因为现阶段没有哪个公司做到了真正的无人驾驶, 就说自动驾驶是纯粹的概念 。
- 因秀虹宇宙,天下秀被监管警示,京东方是否涉及元宇宙?
- 来认识下美版“公众号”吧:Substack 付费订阅破百万,一年翻四倍
- 让全世界见证“中国速度”,中国首位F1车手周冠宇:F1一直是我的梦想
- 迪士尼的200公里外,HelloKitty“无人知晓”
- 如何在“信息过量”的世界中生存
- 国产影视创作迎来“她时代”
- 国产77GHz毫米波雷达将要“攻城略地”
- 深扒国货明星太平鸟:最成功的“中国版ZARA”爱抄袭?
- “换头”是两门生意?一头叫AI欺诈,另一头叫反AI欺诈
- 化解用户矛盾?极氪广州车展“不说车”,谈“用户关怀”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