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陷入“塔西佗陷阱”】时至今日 , 对于联想光速撤回上市计划一事 , 也未有官方认证的解释 。
市场中的多数声音猜测 , 上市终止是因联想科创属性不足 。 虽然联想在招股书中提到 , 公司近三个财年每年都有超百亿的研发投入 , 为科创板已挂牌和已申请企业中投入最多 。 但从占比来看 , 联想集团科研投入不足3% , 而科创板2020年年报数据显示 , 其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的中位数为9% 。
对此 , 杨元庆也曾回应称 , 外界关于“联想不达科创板IPO标准”的传闻“完全不存在” 。 其指出 , 无论是研发投入规模 , 还是拥有的授权专利数量 , 联想均远超要求 , 且公司有信心达到今年8月许下的“三年研发投入翻番”的承诺 。
但网友仍不买账:“(联想的研发投入)甚至比不上快递公司 。 ”
为何口碑每况愈下?21世纪初 , 联想仍被公众看作“民族企业” , 为何历经十余年的浮沉后 , 集团在民众中的口碑反而每况愈下?甚至已经出现了“百口莫辩”的现象?
雷达财经梳理发现 , 无论联想如何澄清 , 有几个关键的事实已经深深刻在了网友们的脑海中 , 且公司如果无法走出颠覆性的发展路线 , 这些印记将始终难以抹去 。
其一是公司对研发投入的“忽视” 。
联想选择“贸工技”有其历史背景原因 , 面对创业的艰难和技术研发的不确定性 , 如果联想没有选择“贸工技” , 很可能这个品牌无法支撑到今天 。
但在2004年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 , 一举成为全球第三后 , 公司研发费用占营收的比重仍常年徘徊在1.5%以下 , 甚至在2016年突破3%后 , 又连续经历了三年的回落 。 这与华为常年在10%以上甚至近两年接近15%的研发费用率形成了鲜明对比 。
2021年中国企业500强出炉后 , 曾有媒体报道称 , 华为近十年研发投入累计超7200亿元 。 而同花顺iFind显示 , 联想2011-2021财年研发费用累计投入115亿美元 , 折合人民币不足千亿 。
这样的后果是 , 作为一家“高科技企业” , 联想集团毛利率常年低于15% , 现在更是成为了公认的“传统制造型企业” 。 打开任意一款联想电脑 , 其操作系统、芯片、显卡、内存等无一是联想原创 。
联想也曾尝试转型 , 这项寄托杨元庆“第二增长点”希望的业务 , 起初是手机、平板电脑 , 后来是人工智能 , 手机业务还曾创出全年超9000万台的出货量 , 但随着小米等新智能手机品牌的兴起 , 联想手机又重新归于沉寂;AI方面的尝试也是“雷声大 , 雨点小” 。
为何转型尝试屡屡失败?有联想前员工认为 , 公司管理层发生内部消耗 。
此外 , 公司管理层MBO时 , 留下了许多质疑 。 前文提到 , 联想集团本是一家中科院100%持股的企业 , 但如今 , 在经历一系列的股权转让、置换后 , 中科院的持股比例急剧下降 。
最新的科创板招股书显示 , 联想控股在联想集团中持有股份合计占比33.44% , 而中科院在联想控股中持股占比29.04% 。
而自2014年联想管理层持股比例超过中科院后 , 公司就开始维持每年30-40亿元大比例分红 , 引发诸多质疑 。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 , 联想控股的股价自上市至今跌超70%;联想集团自2001年来至今20多年来 , 股价涨幅还不足两倍 , 市值也从未高过1350亿港元(折合人民币约1100亿元) , 而在全球市场上销量不及联想的戴尔、惠普市值则均在2000亿元以上 。
与此同时 , 联想高管们的年薪也都高得惊人 。 有统计称 , 杨元庆在2012-2021年间 , 累计薪资超12亿元人民币 , 过去的三个财年 , 联想27名高管的人均年薪则高达近3000万元 。
- 油烟机买“侧吸”还是“顶吸”?听过来人说说感受
- “严选商家天天抢好物”直播强势开启“真快乐”品质低价好物引爆消费热潮
- 在线直播应用获批,豆瓣要“雅俗共享”
- 快手求“快”:用户止跌回升,净亏损同比扩大4倍
- iPhone 13 不再“全网通”?但这事不能全怪苹果
- 鸿蒙系统收获大量“差评”,遭网友疯狂吐槽,究竟有哪些问题?
- 羡慕这家“教科书式”电路布局,插座装对了小日子过得就是爽
- 40岁后,想长寿,要避免哪些“减寿”习惯?
- 糖尿病在什么情况下产生并发症?都能产生哪些并发症?
- 苹果公司环境主管希望参与保护“最脆弱社区”免受气候变化影响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