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司马南不专业的分析仍获热捧?有市场人士认为 , 联想已陷入“塔西佗陷阱” 。
人类失去联想 , 世界将会怎样?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 , 这句广告词背后的联想 , 是国人的骄傲 , 联想一度甚至被看作民族企业代表 。
然而 , 近年来 , 联想却在舆论场上屡遭质疑 。
近日 , 司马南连发七期视频质疑联想国有资产被贱卖、资不抵债有暴雷风险、高管一半是外国人等现象 , 得到了各个平台网友们几乎是一边倒的力挺 。
事实上 , 有关司马南和网友们提出的诸多问题 , 联想都曾在各大公开场合进行过澄清和解释 , 也有不少行业人士指出 , 司马南的说法缺乏对财务知识和商业本质的理解 。
为何司马南不专业的分析仍获热捧?有市场人士认为 , 联想已陷入“塔西佗陷阱” 。
联想何以至此?
司马南开怼联想 , 说了啥?“我做这期节目 , 是有思想斗争的 。 ”
雷达财经梳理发现 , 司马南在七期视频中强调的其中一个观点就是联想在发展过程中 , 中科院作为重要股东之一 , 话语权在逐步降低 , 进一步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
公开资料显示 , 联想前身由中科院计算所创立 , 1991年在公司名称中才出现了“联想”的字眼 ,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 , 公司均是由国资100%控股 。
1994年 , 从联想中拆分出的联想集团率先在港股上市 , 不久后其大股东更名为联想控股 , 而中科院也将35%的股权分给了员工持股会 。 至此 , 形成了中科院通过联想控股间接持股联想集团的局面 。
2009年 , 联想控股迎来一次重大资产交易 。 中科院以27.55亿元将联想控股29%的股权出让给了中国泛海 , 此时中科院、员工持股会、中国泛海在联想控股中的持股比例分别为36%、35%、29% 。
司马南认为 , 这起交易的关键在于 , 联想控股在2008年年底净资产是139.49亿元 , 29%股权对应的净资产应是40.45亿元 , 该数字与实际交易金额27.55亿元之间有着12.90亿元的差价;而且股权转让的限制条件基本等于为中国泛海的掌舵者卢志强量身打造 , 而卢志强是泰山会的成员 。 因此其得出了“13亿元国有资产流向泰山会”的结论 。

文章插图
至此 , 联想控股的股权变革仍未结束 。
2011年 , 此前的员工持股会摇身一变成为了一个名为“联持志远”的员工持股平台 , 与此同时中国泛海先转给柳传志等6人9.6%股份 , 而后联持志远又转给中国泛海9.5%股份 。 2012年 , 中国泛海又将8.9%股份转给了联想控股设立的第二个员工持股平台——联恒永信 。
经过一系列的闪转腾挪 , 联想2014年时的股权结构中 , 中科院的持股比例仍为36% , 但联想管理层的持股比例已经超越了中科院 。 再加上2015年联想控股IPO对股权的稀释 , 上市后中科院的持股比例降至30%以下 , 已丧失一票否决权 。
“一个国有企业最后怎么变成个人在里面占有的资产甚至可以和国有股相媲美?”司马南质疑道 。

文章插图
除了对股权变革的关注 , 司马南还着重提及了联想高管的天价薪酬问题 。 其表示 , 朱立南退休后 , 年薪从5000万涨到6500万;柳传志退休后的年薪近1亿元 , 还有2500万退休金;2020年 , 27个高管更是一口气从公司拿走了9.34亿元的年薪 。
而在高薪的同时 , 股东还能拿到大额分红 。 司马南称 , 2006年至今 , 联想集团盈利61亿美元 , 分红41亿美元 , 而这正是其“资不抵债”的重要原因之一 。
- 油烟机买“侧吸”还是“顶吸”?听过来人说说感受
- “严选商家天天抢好物”直播强势开启“真快乐”品质低价好物引爆消费热潮
- 在线直播应用获批,豆瓣要“雅俗共享”
- 快手求“快”:用户止跌回升,净亏损同比扩大4倍
- iPhone 13 不再“全网通”?但这事不能全怪苹果
- 鸿蒙系统收获大量“差评”,遭网友疯狂吐槽,究竟有哪些问题?
- 羡慕这家“教科书式”电路布局,插座装对了小日子过得就是爽
- 40岁后,想长寿,要避免哪些“减寿”习惯?
- 糖尿病在什么情况下产生并发症?都能产生哪些并发症?
- 苹果公司环境主管希望参与保护“最脆弱社区”免受气候变化影响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