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龙:成于辣条,困于辣条

估值600亿 , 超过三只松鼠、良品铺子和洽洽食品市值总和 。

卫龙:成于辣条,困于辣条

文章插图

两次递交上市申请后 , 近日 , 卫龙终于通过了港交所上市聆讯 。
卫龙做辣条的故事充满传奇性:老板刘卫平草根出身 , 硬是把市场上贴有“垃圾食品”标签、单价五毛的辣条 , 做到了单价五块、年营收超40亿元 , 离登陆资本市场就差临门一脚 。
今年4月的Pre-IPO轮融资后 , 卫龙的估值就达到了600亿 。 这个数字被外界频繁拿来与在A股上市的休闲零食企业三只松鼠、良品铺子和洽洽食品对比 , 已经大于三者当前市值的总和 。
上市之前 , 卫龙面临的质疑不断:一家做辣条的凭什么上市?为什么要和做坚果的三只松鼠比?从一级市场到二级市场 , 卫龙撑得起600亿的高估值吗?
一包辣条的进化史辣条起源于湖南平江 。 当地自古就有做酱干豆制品的传统 , 《平江县志》中记载 , 清朝康熙年间 , 平江的长寿酱干曾被列为宫廷贡品 。
1998年发生特大洪水灾害 , 平江人民损失惨重 , 制作酱干的原材料大豆更是价格疯涨 , 当地师傅开始寻找新的原材料 。 他们发现面粉供应充裕且价格便宜 , 于是将面粉制作成面筋 , 再用生产酱干的方法制成麻辣面筋 , 这便是辣条的雏形 。
平江县有制作辣条的配方 , 却并不出产原材料小麦 。 1999年 , 平江人刘卫平带着配方离开家乡 , 来到了盛产小麦的中原地区 , 在河南漯河铁东开发区开了一家食品加工厂 , 并从中原小吃牛筋面中找到灵感 , 正式开创出第一根辣条 , 随后申请了“卫龙”商标 。
辣条虽然单价低 , 市场空间却并不小 。 公开数据显示 , 2019年辣条行业市场规模为651亿元 , 估计到2026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949亿元 。
国内做辣条的企业也不在少数 。 天眼查数据显示 , 我国目前有超过2600家经营范围含“调味面制品、辣条”的企业;近5年以来 , 辣条相关企业注册量均保持较快增长 , 其中2020年新增742家 , 年度注册增速超过50% 。
为什么卫龙能在众多辣条企业中脱颖而出 , 并成为辣条上市第一股?
这与其凭借成功的品牌营销抢占了年轻消费群体的心智有很大关系 。 “垃圾食品”是辣条在很多人心中的固有印象 , 为了树立安全、卫生的品牌形象 , 卫龙在营销宣传上下足了功夫 。 尤其在2014年至2016年间 , 卫龙的多场营销成功出圈 , 获得了巨大的流量关注 。
2014年卫龙搬进全自动化的新厂房 , 特意请来专业摄影团队拍摄宣传片 , 充满科技感的车间图片很快登上微博热搜 。 2015年 , 卫龙借谐音梗模仿电影《逃学威龙》创作恶搞视频 , 唤起人们心中学生时代关于辣条的记忆 。
在尝到了甜头后 , 2016年卫龙频繁操作网络营销 。 与暴走漫画联名宣传;请来知名网红“富士康第一质检员”张全蛋 , 通过一个流水线工人的视角 , 将卫龙的车间、生产线直播展示给大众;甚至借着iphone7发布走起苹果营销风 , 苹果的带货文案、简约的产品设计、黑白灰的色调 , 让卫龙成功圈粉一波 。
卫龙:成于辣条,困于辣条

文章插图

图源:卫龙招股书
卫龙的包装也不断变高端 , 从简包、透明包逐渐到铝箔、铝膜等 , 价格同样随之一路上涨 。 根据招股书披露的建议零售价 , 根据重量和保质期的不同 , 独立包装的卫龙辣条目前售价在1元到12.8元不等 , 最便宜的卫龙大面筋1元钱小包装只有28克 。
这一系列操作 , 让“卫龙相比其他辣条更干净、卫生”成为消费者心中的认知 , 也塑造了卫龙辣条年轻幽默个性化的品牌形象 , 颇受年轻人喜欢 。 根据招股书披露 , 卫龙有95%的消费者年龄在35岁以下 , 55%的消费者年龄在25岁以下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