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百万职场人辞职潮引发的连锁效应:“不想干”竟成全球趋势?
从今年4月起 , 美国就进入不同寻常的辞职潮 , 当月辞职人数超过399万人 , 突破200年有统计以来的最高纪录 。
数据不会撒谎 , 这真的非常奇怪 。 在疫情开始初期 , 很多人遭遇裁员 , 失业人数大增 , 许多经济学家预计未来一年 , 人们将很难找到工作 。
但现实的情况是 , 人们不难找到工作 , 但人们不想去工作 。
哪怕是政府发的紧急失业救济金到期了 , 美国各州的复工率也没有变化 , 人们不愿意返岗 。
之后几个月 , 辞职人数节节攀升 , 最新数据显示 , 8月份的辞职人数超过427万人 , 辞职率达到创纪录的2.9% , 而市场上却有创纪录的 1090 万个空缺职位 。

文章插图
在英国 , 8月份的空缺职位数量有史以来首次超过 100 万 。 在我所居住的荷兰 , 职位空缺已经远远超过失业人数 。
大多数主流英文媒体的评论员将这种现象称为“大辞职”(the Great Resignation) , 但并非所有人都同意这个吸引眼球的描述准确地反映了实际的情况 。

文章插图
事实上 ,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 , 虽然目前确实有很多人辞职 , 但更好方法是将这一时刻称为就业市场的“大洗牌” 。
1 是哪些人辞职了根据 Bankrate 8 月份的求职者调查 , 超过一半的接受调查的美国工作者表示他们计划在来年寻找新工作 。

文章插图
LinkedIn 领英首席执行官瑞安罗斯兰斯基最近向时代杂志分享了他的公司如何看到这些转变在其平台上显现:
“通过在 LinkedIn 建立的世界上最大的职业网络和世界经济图表 , 我们大约在六个月前开始注意到一个有趣的趋势 。 我们在个人资料中跟踪了所有变换工作的成员的百分比 。 看看 9 月底的数据 , 这个数字目前同比增长了 54% 。 ”据专业调研机构统计 , 30至45岁员工的离职率增幅最大 , 2020 年至 2021 年平均增幅超过 20% 。
虽然年轻员工的离职率通常最高 , 但在过去一年中 , 实际上20 至 25 岁年龄段的离职率减少(可能是由于他们更大的财务不确定性和对入门级工人的需求减少) 。
有几个因素可以解释为什么辞职人数的增加主要是由这些中层员工推动的 。
首先 , 向远程工作的转变可能导致雇主觉得雇用经验不足的人比平时风险更大 , 因为新员工将无法获得面对面的培训和指导 , 这将对处于职业生涯中期的员工产生更大的需求 , 从而使他们在获得新职位方面具有更大的影响力 。
当然 , 在经历了数月的高工作量、招聘冻结和其他压力之后 , 许多人可能只是达到了临界点 , 导致他们重新考虑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目标 。
不同行业的公司之间的离职率也存在巨大差异 。 总的来说 , 在因疫情而需求急剧增加的领域工作的员工的辞职率更高 , 比如护士、医生和其他医疗保健工作者 。
科技行业的辞职人数增加了4.5% , 疫情导致互联网行业的蓬勃发展 , 如此高的需求意味着本行业的人有更多的选择和更好的薪酬、福利和自主权 。

文章插图
还有一个行业是工资待遇较低的零售业和餐饮业 。 他们是短时经济的受害者 , 也是大辞职潮中离去最多的人 。 疫情期间 , 很多员工冒着感染的风险招待客人 , 还要被呼来喝去 , 领着底薪被老板剥削 。 这种情况下 , 离职只需要一个导火索 。
- 新生儿最丑的4个地方-刚出生的婴儿最丑的地方
- 听我一句劝:家里这8个地方最好都打上柜子,住久了就知“真香”
- 奥密克戎不是“大号流感”
- 大摩维持美团“增持”评级目标价320港元
- 新能源,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 昆明消防携手哈啰出行探索电动自行车“32”立体推广模式
- 招商证券维持美团“买入”评级目标价322港元
- 品牌如何摆脱“大促依赖症”?
- 这些毕业生,为何“家里蹲”?
- 中信证券:给予美团“买入”评级目标价318港元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