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变化简史:是农民工没错( 二 )


资源真的稀缺么?人类欲望真的无穷么?采集狩猎者完全不这么看待 。
稀不稀缺 , 不在于多寡 , 而在于人们怎么「想」 。
据新发现的古遗址考察 , 结合现存的采集狩猎文明的综合研究 , 学术界为远古的采集者临摹了一幅“人性图谱”:
采集狩猎者坚信 , 自然是人类的母亲 , 广袤无垠 , 对人类孩子无限慷慨 。 所以 , 他们从来不认为“资源”稀缺 。
实际上 , 就连这一表述都不对 , 他们连“资源”的意识都没有 。
资源这一概念是现代人思维的产物 。 只有「人」将自身从「自然」中抽离后 , 才会将「自然」视为「资源」 , 视为人的「私有财产」 。
这在采集狩猎者看来简直是“天理不容” 。
他们坚信人类是自然的部分 , 一切吃穿用度都是自然之母的慷慨赐予 , 而不是“劳动”的结果 。 有充分历史记录表面 , 他们敬畏自然 , 对环境有足够信心 , 因而仅着眼于当下的食物需求 , 不储藏多余的粮食 。
这塑造了他们「人性」中很重要的特征:
以自然生态为中心 , 敬畏感恩自然
欲望极低 , 吃穿用度“够用”即可
没有时间意识、没有劳动的意识
与他人无偿分享 , 社群间实行“按需分配”
社会习俗抑制“个人权威” , 奉行平等主义
正是这种与自然共生、彼此分享、低欲望、无权威的淳朴人性 , 成就了不用上学上班 , 人人怡然自得的原始丰裕生活 。
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后来人性的“堕落”?
二、人性2.0 , 农业革命大约18000年前 , 地球从“冰期”向“间冰期”过渡 , 进入如今这类较为温暖的时期 。
气候温暖舒适 , 采集狩猎者可以放弃祖先随四季流动觅食的生活 , 开始了人类史上首次的定居生活 。
这或许是人类最嗨皮的时期 , 既能保持采集文明时的优势生活习惯 , 又能避免四处流浪的劳累 。 这一时期人类饮食源甚至高达上百种 。
远古的采集文明始终将欲望限制在自然给予的范围内 , 而舒适的定居生活使人类逐渐突破这种限制 。
为了应对人口增加的食物压力 , 人类开始了驯服耕种野生谷物的历史 , 渐渐依赖几种“高产农作物” 。
这注定是人类史上一次既良性又恶性的循环 。
农业革命的成功 , 促成人口增长 , 加速文明进展 , 而人口增长又进一步依赖农业 。
不巧的是 , 就像大涨中的股市也会偶尔回调 , 在“间冰期”舒适了五千年后 , 气候开始急剧转向 , 这段时期很短 , 一千多年 , 古气候学家称为“新仙女木事件” 。
但对习惯了定居 , 以农业饮食为主的人类可相当要命 。 食物来源多样性减少 , 只要主力作物减产 , 人就得挨饿 。 农业文明在气候剧变的环境下变得脆弱不堪 。
结果就是人类有史以来首次失去了对环境的信心 , 人们不确定自然能否继续提供丰裕的食物 。
考古发现 , 正是这一时期 , 人类开始建造大型仓储 , 这意味着「未雨绸缪」的思想首次出现 。
这是农业文明的典型特征 , 一个意义非凡的转变 。
狩猎采集文明的经济形态是即时回报型 , 吃穿用度“现拿现用” , 人与自然是一体 , 是尊重 , 是约束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