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字深研:元宇宙应该是生产力工具,而不只是游戏娱乐( 四 )


所以说如果有一个 Metaverse 在线上,它的那个逻辑 Metaverse 最终是让我们花足够多的时间沉浸式地生存在这个虚拟空间里面,它某种程度上跟我们的线下场景就是冲突的 。 不存在线下的乐园能够经营得很好,同时线上的那个 Metaverse 也经营得很好,因为时间有限,大家最终就是在抢夺这一块非常有限的时间 。
我上个礼拜正好参加了一个沉浸式的全球峰会,瑞安地产的副总出来分享,他说有一次很好玩,因为瑞安地产也经营上海的新天地,他们发现他们的新天地里面突然多出来了很多人莫名其妙地拿着手机在扫来扫去,然后发现有一家公司未经他们允许在新天地里面装载了很多的虚拟的场景和物品让大家去找 。 这件事情让瑞安地产的人突然之间意识到,虽然他们拥有这个地方的物权和管理权,但在虚拟空间当中这块权益不属于他,但他也不知道如何能够把这些权益拿过来 。
所以说到 Metaverse ,哪怕用 AR 技术,你最起码那边得有一堵墙、一幢楼,你才能在上面去做广告、装置或者吸引人的东西 。 但是这两块权利现在是割裂的,因为线上的那个世界现在是不可控的,每个人的设备里面,每个人的 AR 眼镜里面,假设按照我们看到的推荐逻辑的话,可能信息都是不一样的,所以这个东西的 AR 在虚拟空间当中的权利定义其实是非常模糊的,因此主题公园能做成 Metaverse 我是不相信的 。
继续说我碰到的跟我聊元宇宙我不信的,非沉浸式的社交软件说他们要做元宇宙,我不相信 。
如果它还是一个 2D 平面的东西,还是一个 PC 屏幕的东西,那跟我们原来互联网有什么差别?所以某种程度上沉浸、融入空间是很重要的 。 是不是叫全真互联网不重要,是不是互联网也不重要,但是沉浸这件事情很重要,空间感很重要,你得进去 。
在 Metaverse 里面,在那个虚拟空间,你的意识在那里,也就是说你认为你人在那里,但又不能像现实世界那么麻烦,因为它还是一个赛博空间,理论上它的操控感应该是更好的,现实世界有很多限制,所以我认为操控感更好是指,我做很多事情的效率要高过在物理世界里 。
就比如说开会,为什么 Workroom 是个很好的应用,那有一些朋友在加拿大,有一些朋友在日本,有一些朋友在欧洲,大家要在一个会议室里面,就只能通过一个沉浸式的 Metaverse 来交流 。 但是如果它还是一个PC屏幕的,那这个沉浸感在哪里?
再比有的A股公司,做了一个所谓的元宇宙游戏,就成为了 Metaverse 概念股公司 。 但游戏跟你的业务有什么关系吗?娱乐占领的时间不是增量市场,是原来你已经被移动 APP 和 PC 互联网激烈争夺的 8 个小时的生活娱乐时间 。
元宇宙实际上应该是什么呢?应该是就像我刚才所说,微信为什么每天打开这么多时间,大家除了跟自己的家人朋友聊天之外,有很多是跟工作伙伴在聊天,其实它是一半的生活场景、一半的工作场景,是我刚才所说的效率工具 。
微软为什么要进入这个市场?是凭借着 windows 和 office 这么多年养成的用户习惯,它在终端用户这边是很有影响力的 。 如果我的工作场景因为会议软件、因为 Metaverse 、被颠覆的话,微软的基石就没了 。 所以看到 Horizon 和 Workroom 的起势,微软就得迅速跟进,因为那是真正的主战场 。
所以我觉得大家都有一些误解,就只聚焦聊游戏,聊 VR 。 其实你现在需要效率工具,需要提升大家的生产力,然后在上面有更多的协作空间 。
而且卖 VR 设备不像手机,智能手机诞生的时候,每个人都有手机,手机的升级版本叫智能手机,所以它潜在市场规模转化率很高,潜在转化出来的数量很大 。 但是 VR 不是, VR 很像当年卖电脑,乔布斯卖电脑,并不是每个人已经有电脑了,我就是要把这个没有的市场创造出来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