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初,百事可乐以口味试饮来表明消费者更喜欢较甜口味的百事可乐饮料,并不断侵吞着可口可乐的市场 。 为此,可口可乐以改变口味来对付百事可乐对其市场的侵吞 。 对新口味可口可乐饮料的研究开发,公司花费了两年多的时间,投入了400多万美元的资金,最终开发出了新可乐的配方 。
在新可乐配方开发过程中,可口可乐进行了近20万人的口味试验,仅最终配方就进行了3万人的试验 。 在试验中,研究人员在不加任何标识的情况下,对新老口味可乐、新口味可乐和百事可乐进行了比较试验,(这里有一个产品测试的小技巧:要用自家的新老产品做评测,还要用新品与竞争品做评测 。 自家旧品好不一定比竞品好,比竞品好不一定比自家旧品好,如果两种情况新品都胜出,那证明新品的产品力是没问题的 。 )试验结果是:在新老口味可乐之间,60%的人选择新口味可乐;在新口味可乐和百事可乐之间,52%的人选择新口味可乐 。 从这个试验研究结果看,新口味可乐应是一个成功的产品 。
1985年5月,可口可乐公司将口味较甜的新可乐投放市场,同时放弃了原配方的可乐 。 在新可乐上市初期,市场销售不错,但不久就销售平平,并且公司开始每天从愤怒的消费者那里接到1500多个电话和很多的信件,一个自称原口味可乐饮用者的组织举行了抗议活动,并威胁除非恢复原口味的可乐或将配方公诸予众,否则将提出集体诉讼 。 迫于原口味可乐消费者的压力,在1985年7月中旬,即在新可乐推出的两个月后,可口可乐公司恢复了原口味的可乐,从而在市场上新口味可乐与原口味可乐共存,结果显而易见,原口味可乐的销量远大于新口味可乐的销量 。
很多人把这场新品失败的锅甩给了市场调研 。 但我觉得,失败的原因不在此,而是市场调研后可口可乐采取的市场策略,停掉老品卖新品,这种孤注一掷的行为,在已经有了众多消费者拥护的产品上是一个错误的选择 。 幸运的是,老可乐的下架对消费者影响很大,迫于舆论压力,新老品共存销售 。 如果消费者对你产品的感知不痛不痒,又怎会关心产品背后企业的生存状况呢?隔靴搔痒在激烈的商战中无法立足 。
判断一个产品的好坏,绝不是看短期销量,而是要看有多少人能记住这个产品,新消费就是一个负面案例 。
很多人说现在的竞争很激烈,消费需求都被满足了,可是每一段时间就会有几个弄潮儿出现,啪啪地打行业大佬的脸,原来xxxx也可以这样做 。 新消费就是一个正面案例 。
品类升级的需求洞察,需要市场调研来支撑 。 市场调研的方法,各大公司和百度上有很多框架,照着框架填内容,可以得到逻辑很清晰,内容很完整的访谈大纲 。
总结调研记录,发现共性问题,理解痛点需求,组织研发生产,制定营销策略,这一切看似合理的流程,可最终结果却是不一样的 。 不同企业在“理解痛点需求”这一步就产生了不同的方向,导致后续所有动作也都不一样 。
在品类升级下,理解消费者需求,并不是难事,每个人都有透过表象看本质的能力,唯一的差别就是看表象的方向和深度的不同,一纵一横,尽显个人天赋和底蕴,这一点任何人都教不了 。 表象看的浅一点,依然可以生产出让消费者买单的商品,但消费者的价值感知就很小,产品竞争力也就很弱 。 表象看的深一点,消费者的感知价值就很大,产品的竞争力也就更强 。
从0-1的品类创造
《乔布斯传》提到过一个事情:乔布斯从来不做用户调研 。 他说如果亨利·福特在发明汽车之前去做市场调研,他得到的答案一定是消费者希望得到一辆更快的马车 。
- 职权划分是创业第几步 什么是创业团队的职权划分
- 电视剧资源最全的播放器 什么播放器好看的电视剧多
- 隐私性比较好的手机 什么手机性价比高现在
- 狗狗难产的缘故,狗狗难产该怎么办?
- 小狗游水时的常见问题都有哪些?
- 得到小狗信赖的方式都有哪些?
- 达标的小宠物主应当具有什么标准?
- 维生素C美白的原理是什么?
- 中国人的身材是不高不胖的吗?为什么?
- 一个180的真在男生,怎么在一个月减掉很多斤?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