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还愿意吃德克士?

低价模式的负效应 。
觊觎一线城市的德克士 , 却在市场中屡战屡败 , 存在感越来越低 。
2019年 , 德克士针对一线城市推出了“精选店” , 并在北京开出首店 。 与常规店型相比 , 精选店所售更多是经典款菜品和新品推荐 , 以及部分套餐类餐品 。 就此动作 , 当时德克士方面解释称 , “德克士精选店在产品品项上比一般店少 , 主要以贩售德克士英雄产品为主 , 即以单品爆款、销量排名靠前的产品为主 。
但是眼下 , 德克士挺进一线城市的希望又一次破灭了 。 位于北京老国展熊猫星厨内的首家德克士精选店已于11月中旬关闭 。 尽管德克士方面以受疫情影响 , 并强调只是个别门店做了一些调整回应称 , 但事实上 , 通过在大众点评搜索发现 , 北京地区目前营业中的德克士门店仅有20家 , 与官网给出的36家门店相差甚远 。
在洋快餐品牌中 , 德克士一直处于“比上不足 , 比下有余“的境遇 。 论产品 , 德克士与肯德基和麦当劳相似;论价格 , 华莱士等本土洋快餐品牌在下沉市场更具优势 。 产品SKU层面 , 脆皮炸鸡依旧是“金字招牌”、辣椒调料仍是“必杀技” , 不仅缺乏再生爆品 , 产品上新品的速度也乏善可陈 。
今年9月12日 , 随着山西五台山绿标店开幕 , 德克士迎来了第3000家门店 。 这与肯德基最新的7609家门店、麦当劳4000家的门店数 , 以及14000家门店的华莱士仍有不少悬殊 。
过去 , 德克士易守难攻 。 现在 , 作为主要阵地的下沉市场 , 以平价定位著称的德克士不仅要面对扩张凶猛的老对手华莱士 , 还要应对麦当劳、肯德基的降维打击 , 可谓是腹背受敌 。

谁还愿意吃德克士?

文章插图

多次败北一线城市德克士进入一线城市发展 , 并非首次 。
1994年 , 来自美国得克萨斯州的炸鸡品牌“德客士”在成都开出了第一家店 。 但此后两年发展中 , 一直不温不火 。 后在1996年 , 这一品牌被计划进入中国市场的顶新集团收购更名为“德克士” , 并与知名的康师傅成为了同门同系 。
80年代末90年代初 , 肯德基、麦当劳为代表的洋快餐在中国的消费革命中承担着重要角色 。 整个90年代 , 肯德基和麦当劳每进入一个新城市 , 都会引发排队效应 。 “快餐热”是当时中国消费领域绕不开的一个话题 。
肯德基和麦当劳带来了一种打破常规的餐厅模式 , 这让国人眼界大开 。 展示柜台区域 , 菜单画面以温和的背光烘托 , 配以诱人的食物图片 , 给对外国食物一无所知的消费者直观的视觉感受 。 厨房加工区 , 则处在展示柜台背后 , 开放、干净 , 摆放着各种先进的食品加工机器 , 消费者可以清楚地看到汉堡与炸鸡是如何制作的 。
而德克士也正是看中了快餐领域这一高速发展的趋势 , 开始模仿肯德基、麦当劳 , 并进入这一市场 。 但此时肯麦两家的发展 , 已经初具规模 。
在德克士推出脆皮炸鸡 , 并建立起市场知名度的1996年 , 肯德基门店就已经超过100家 , 而德克士当时依然坚定的选择正面抗衡 , 并与肯德基、麦当劳贴身竞争 , 其更想在西式快餐风靡的市场之下 , 找到市场缺口 。 当时 , 德克士甚至专门拿出5000万美元 , 用于在北上广一线城市的发展 。
竞争策略上 , 德克士选择了跟随 , 即肯基德、麦当劳在哪开店 , 德克士就跟到哪 , 而且店面面积更大 。 然而这一策略发展到1997年 , 伴随北京、上海、广州一线城市房租成本的上涨 , 叠加金融危机 , 德克士仅用一年时间就亏光了5000万美元 。 原顶新集团餐饮事业群开发本部副总裁谷尚武曾对媒体回忆反思到 , “当时一味贪大求快 , 单店面积多为600至800平方米 , 厨房大得可以踢足球 , 但是业态并未真正融入商圈和人流 。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