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总想着节食减肥?会导致什么心理障碍吗?( 二 )


我们所熟知的戴安娜王妃就曾是一名贪食症患者,据她的回忆性传记里说,“贪食症很可怕 。非常可怕……在游轮上,一天会发作四次 。我会狼吞虎咽掉我能找到的一切,两分钟后又感到恶心,非常疲惫 。”
戴安娜王妃和威廉王子
另一种可怕的行为也会在暴食之后出现,贪食者他们通常会由于胃痛或者担心体重增加,会采取呕吐或使用泻药来实施清除行为 。
对于她们来说,吐完以后心理会感觉比较舒服一点,虽然充满罪恶,但至少把吃下去的都吐出来了,也就不用担心体重增加,而据调查这种暴食—清除的循环每周至少会重复几次 。
和厌食症不同的是,由于有此障碍的个体几乎总是会隐瞒她的暴食和清除行为,而体重也和正常人相差不大,往往很难被发现 。
事实上,最大的危险正是在于进食障碍这一人群的隐蔽性,由于最早可见的问题常为消瘦、便秘、呕吐、闭经等症状,且患者对其心理体验又有意隐瞒,故多就诊于综合医院的消化科、内分泌科、妇科和中医科等,导致延误诊zhi;此外,由于ED的早、中、后期都易合并抑郁或强迫症状,即使在精神科也常会被单纯按照“抑郁症”或“强迫症”来诊zhi,而忽略最根本的心理病理 。因此,进食障碍一直被临床医生视为“精神病理学中最令人失望和顽固的疾病之一” 。
02
进食障碍绝不是“想瘦”那么简单
想要变得更瘦可能会导致进食障碍,但绝不仅仅只是想要变瘦那么简单 。北大六院进食障碍门诊的心理专家张大荣教授谈到进食障碍就说:“社会对某种体型或面部特征的追求对年轻人造成了很大伤害 。它未必是决定性的因素,但它肯定是一个重要因素 。”
社会文化因素
在现代社会文化观念中,常常把女性的身材苗条作为自信、自我约束、成功的代表 。青春期女性在追求心理上强大和独立的时候,极易将目标锁定于减肥 。而媒体大力宣传减肥的功效,鼓吹极致身材人人皆可拥有,也让追求完美、幻想极致的女孩容易陷入其中 。
个体因素
进食障碍的患者中存在一定的遗传倾向和部分脑区的功能异常,进食障碍患者也往往具备这样的特点,他们追求自我控制、追求完美和独特,爱幻想,不愿长大 。在青春期时容易表现出自主性和依赖性的强烈冲突,引发进食的问题 。
家庭因素
家庭因素在进食障碍的发生、发展、维持和康复中都可能起到重要作用 。张大荣就介绍道,有约三分之一的厌食症患者,发病原因是出于对某种压力的“反抗”心理 。比如家长对孩子的过度控制,过度保护.使得孩子产生了对抗心理,孩子为了表示自己已长大常常向家长的权威发起挑战,“你让我多吃,我偏不吃” 。
03
如何战胜进食障碍?
如果你生活在进食障碍中,你该知道那种对身体的失控感有多可怕 。但是,不管你和它纠缠了多久,对它有多恐惧,借用张大荣教授的一句话来说:进食障碍是可以被zhi愈的 。
在这里小编一脸严肃脸地告诉你,如果你觉得你可能有进食障碍,或者有这种趋势而不知所措的,请一定要重视,就医才是首选途径 。进食障碍需要的是一对一的专业zhi疗,而只有专业人士才会同你讨论体重和营养的问题,并制定最适合的zhi疗方案 。
具体的解决方式还包括下面几个方面:
制定规律的进食计划,并遵守
一日三餐最好要安排在固定的钟点,养成定时进餐的习惯 。吃饱了,就停下,阻止自己吃得过饱 。
调整自己的认知
你要找出进食障碍强加给你的诸如‘瘦就等于一切’‘要么瘦,要么死’等不合理的信念 。你要学会真正的去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去爱自己的身体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