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范围内 , 多个大洲的远古先民各自都发明了骨笛 。迄今发现的最早的骨笛 , 可以追溯至近4万年前 。2008年 , 德国蒂宾根大学考古团队在德国西南部Hohlefels遗址的岩洞中发现了一根约3.5万年前的骨笛 , 原材料为秃鹫翅骨 , 长约22厘米 , 有5个按孔 。法国比利牛斯山脉出土过22根距今约3万年前的鹿骨骨笛 , 奥地利也发现了1.9万年前驯鹿胫骨制成的骨笛 。一些考古学者认为 , 骨笛或许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乐器 。
第一次见到贾湖骨笛几个月后 , 萧兴华约定音乐家黄翔鹏、童忠良和两位工程师专程前往郑州 , 带着当时最先进的测音仪器——Stroboconn闪光频谱测音仪为骨笛测音 。整整一周时间 , 他们对骨笛进行了音序测试 , 还录下了河北民歌《小白菜》的调子 。相当准确的音高和坚实嘹亮的音色 , 令在场的人大为震惊 。初步研究结论为 , 贾湖骨笛是一种乐器 , 这一发现可以改写中国音乐史 , 在世界音乐史上也有重要地位 。
从此 , 在音乐史学界 , 贾湖骨笛被视为中国音乐文明的源头 。

文章插图
另有一件或许并不算小的小事值得一提 。关于骨笛的命名 , 学界一直有不同声音 , 主要来自于刘正国的坚持 。笛在文献中出现较晚 , 《诗经》《左传》等先秦古籍有关音乐的记载中 , 涉及“笙、箫、龠、管、篪”等众多古代管乐器 , 却并没有笛 。汉代马融在《长笛赋》中说 , “笛生乎大汉”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原所长黄翔鹏曾就贾湖骨笛的定名提出一种观点 , 他认为一个祖先有很多后代 , 不应以其中一种后裔之名给祖先定名 。贾湖骨管是中国管乐器的祖制 , 不应该用晚出现的名称为早出现的乐器定名 。但他提出不必苛求某一种后代的名字 , 就以当下最自然、最简单的命名 , 称“笛”即可 。就此中止了当时对贾湖乐器定名的讨论 。但刘正国认为 , 以笛来命名 , 显然同样难逃“以后裔之名为祖先定名”之嫌 。
刘正国对《中国新闻周刊》解释说 , 决定一件管乐器名称的关键 , 在于形制和吹法 , 吹法尤其重要 。贾湖骨管的吹法与笛截然不同 。笛无论竖吹还是横吹 , 都有吹孔 , 吹孔可以管理气流 , 使得声音纯净通畅 。而贾湖骨管没有吹孔 , 两端直通 , 吹奏时需要稍微倾斜 , 气息才能畅通 。如果竖吹 , 气息在管端受阻 , 发音挤压太大 , 是硬逼出来的声音,音量尖细微弱,音域也不够宽阔 。因为吹法导致的发音方式的不同 , 形制类似的管乐器拥有了不同名称 , 比如笛与箫、管、篪的差别 。他因此认为 , 既然贾湖骨管与笛的吹法差别甚大 , 应该有别的名字 。
根据刘正国的考证 , 贾湖骨管应该是龠 。文献中有“龠如笛”的记载 , 两者外形相似 。龠是上古乐器 , 演变为宫廷雅乐的乐器 , 在先秦文献中已有大量记载 , 甲骨文中也常见 。但秦汉以后龠迅速式微 , 到音乐文化高度发达的唐朝 , 已经见不到只言片语 。郭沫若曾对甲骨文的“龠”做过考释 , 他从字形来看 , 认为龠“像编管之形也” 。此后 , 学界遵照其意见 , 认为龠是排箫那样的编管乐器 , 流传两千余年“龠如笛”的单管之说被废弃 。刘正国认为 , 郭沫若的说法是一种误读 , 只是依靠字形释读 , 并没有对音乐史的严格考证 。
- 河南省全国学籍管理系统 河南学籍管理系统官
-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东校区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东校区在哪个区
- 河南省义务教育招生服务平台官网登录
- 河南版鸡蛋面疙瘩汤
- 河南省2016年高考分数线 河南2016高考录取分数线
- 营养丰富河南捞面
- 熟地黄的营养价值
- 医生被12320举报严重吗 打12320投诉会罚医院的钱吗
- 防护服多久更换 防护服怎么穿
- 安阳的特色水果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