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喜新厌旧的人,到最后都是什么下场?

谢谢悟空邀答 。喜新厌旧可以说是一个两性词语,从广义来讲:对一个追求事业的人士来说,就应该喜新厌旧,抛弃旧的东西,接受新鲜事物,不破不立,砸烂一个旧世界建立一个新世界 。从个人生活来讲,喜新厌旧另当别论了 。

那些喜新厌旧的人,到最后都是什么下场?

文章插图
这里我从个人生活角度来讲一个喜新厌旧的故事分享给友友们 。
那些喜新厌旧的人,到最后都是什么下场?

文章插图
女人怕灿烂,男人怕有钱 。
那些喜新厌旧的人,到最后都是什么下场?

文章插图
我们来看看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编写人的需求层次理论 。人类价值体系存在两类不同的需要,一类是沿生物谱系上升方向逐渐变弱的本能或冲动,称为低ji需要和生理需要 。一类是随生物进化而逐渐显现的潜能或需要,称为高ji需要 。这就是人的欲望,人的欲望一旦膨胀起来就是一个无底洞 。
【那些喜新厌旧的人,到最后都是什么下场?】
那些喜新厌旧的人,到最后都是什么下场?

文章插图
当人处在底层时就会穷则思变,想尽各种办法和手段,为达到和满足个人的欲望甚至会铤而走险 。
张三越出生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从小家里姊妹七个他是老三,初中没有毕业就辍学在集体生产队里劳动,一天挣不到6分,所以他三日打鱼两日三网,队里看他是个小孩子,也就不去管它了 。他家里有台破旧的自行车,他修好后,自己做了个小木箱子,开始到镇上冰柜厂批发冰棍,骑着自行车在附近的乡村买冰棍 。一只冰棍挣不到一分钱,一天下来能卖一百只冰棍,除了融化掉的以外,一般一天下来可以挣到三五元钱,在七十年代末期,一个整劳力一天的工钱好的是8毛钱 。他尝到了甜头,每天买冰柜,挣的钱,每天拿出几毛钱交生产队买工分,(买工分年底可以分到平均口粮),张三越做了几年后,有了钱,自己开办了个雪糕厂,慢慢的开始赚钱了 。他找了个对象叫淑华,两个人一见钟情,结婚生育一个女儿 。他的雪糕厂里雇了一个小闺女叫玉梅,两个人天天在一起工作,张三越身上有了钱,隔三差五的就给玉梅几个钱,两个人眉来眼去,日久生情,经常背着媳妇淑华鬼魂在一起,玉梅华怀孕了,肚子一天天的大了起来 。
张三越对媳妇淑华说:“你也不能给我生个儿子,咱俩离婚,家产一家一半 。”媳妇淑华早就看出他一天到晚朝三暮四的样子,心里早有底了,于是说:“离了吧,这个雪糕厂归我,你每个月负担女儿抚养费200元 。”张三越离婚了,和玉梅结婚成了一个新家 。
张三越平时批发雪糕自己偷偷地攒下些私房钱,他和玉梅商量叫玉梅拿出点钱,投资承包了村子里的砖厂,那几年正赶上改革开放的好时候,城镇大搞建设,他的红砖供不应求,砖厂挣了几十万元,玉梅生了一个女孩 。砖厂玉梅掌管财务,大钱都在账号上,平时零售的小钱张三越手里掌握一部分攒了起来 。
男人怕有钱,有了钱的张三越天天下饭店吃喝,玉梅说挣个钱不溶于要节约点,张三越说:“做生意就要联系客户,隔三差五的请请客户加深一下感情 。”玉梅没有吭声,每次张三越到饭店吃喝后,晚上住小酒店不回家,玉梅跟踪几次知道了,他在酒店里与一个小姐鬼混 。女人心要是横下心来办事,心比男人都恨,玉梅想你在酒店偷偷鬼混,我就给你戴绿帽 。
张三越和玉梅名义上是夫妻,谁也不管谁,玉梅和专场的管家混上了,不久玉梅怀孕了,生了一个男孩,张三越高兴的不得了,对玉梅言听计从,玉梅说:“每天零售的红砖钱必须一分不少的上交给我 。”这一年红砖生意很好,零售加账号的钱有40万元,当时在八十年代初期这可是不少的数字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