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于郎原文赏析 战于郎原文及翻译( 三 )


【原文】
知悼子卒,未葬;平公饮酒,师旷、李调侍,鼓钟 。杜蒉自外来,闻钟声,曰:“安在?”曰:“在寝 。”杜蒉入寝,历阶①而升,酌曰:“旷,饮斯 。”又酌曰:“调,饮斯 。”又酌,堂上北面坐饮之 。降,趋而出 。平公呼而进之曰:“蒉,曩者尔心或开予,是以不与尔言;尔饮旷何也?”曰:“子卯不乐;知悼子在堂,斯其为子卯也,大矣 。旷也,大师也,不以诏,是以饮之也 。”“尔饮调何也?”曰:“调也,君之亵臣也,为一饮一食,忘君之疾,是以饮之也 。”“尔饮何也?”曰:“蒉也,宰夫也,非刀匕是共②,又敢与知、防③,是以饮之也 。”平公曰:“寡人亦有过焉,酌而饮寡人 。”杜蒉洗而扬觯(zhì)④ 。公谓侍者曰:“如我死,则必无废斯爵也 。”至于今,既毕献,斯扬觯,谓之“杜举” 。
【注释】
①历阶:一步跨越两个台阶 。
②非刀匕是共:刀与匕是食具 。共,通“供” 。此句犹言不去干本职内的工作 。
③防:谏诤君之过失 。
④觯(zhì):酒器 。
【翻译】
知悼子去世了,还没有入葬,晋平公就自己饮酒,师旷、李调陪在一旁,还击钟奏乐助兴 。杜蒉从外面进来,听到钟声,就问侍卫说:“君主何处?”回答说:“在正寝” 。杜蒉就匆忙向正寝走去,一步两个台阶登堂而上,倒了一杯酒,说:“师旷,将这杯酒喝下!”又倒了一杯酒,说:“李调,把这杯酒喝下去 。”之后又倒了一杯酒,在堂上向北面坐着自己喝了,然后下堂,快步走了出去 。平公将他叫住命他进来,说:“蒉,我以为刚刚你是有意要给我启发,因此未和你说话 。现在我要问你:你为什么要命令师旷喝酒呢?”杜蒉说:“子日和卯日这两天是君主忌讳的日子,不能奏乐,以此来警惕自己 。现在知悼子停柩在堂,这和君主忌讳的日子相比更为严重,怎么可以奏乐饮酒呢?师旷身为掌乐的大师,不将这层关系向您说清楚,因此罚他喝酒 。”平公又问:“你又为何命李调喝酒呢?”杜蒉答道:“李调是您最喜欢的大臣,规劝君过这是他的责任,但是过于贪吃贪喝,完全不顾及君主的违礼之失,因此罚酒于他 。”平公又问:“那为何你又自己喝酒呢?”杜蒉答道:“我是为您服务的宰夫,我的本分是为您提供膳食,现在竟敢越职谏诤君王的过失,也应自罚一杯 。”平公说:“寡人也有过失,来倒一杯酒,我也应自罚一杯 。”于是杜蒉将酒杯洗过,倒了一杯酒递给平公 。平公喝完酒后对左右侍从说:“今后即便我去世了,也不要将这只酒杯扔掉 。”从那时到现在,凡是向所有人敬过酒后再举起酒杯递给君王的行为,被称为“杜举” 。
【原文】
公叔文子卒,其子戍请谥于君曰:“日月有时,将葬矣 。请所以易其名者 。”君曰:“昔者卫国凶饥,夫子为粥与国之饿者,是不亦惠乎?昔者卫国有难,夫子以其死卫寡人,不亦贞乎?夫子听卫国之政,修其班制①,以与四邻交,卫国之社稷不辱,不亦文乎?故谓夫子‘贞惠文子’ 。”石骀仲卒,无嫡子,有庶子六人,卜所以为后者 。曰:“沐浴、佩玉则兆② 。”五人者皆沐浴、佩玉;石祁子曰:“孰有执亲之丧而沐浴、佩玉者乎?”不沐浴、佩玉 。石祁子兆 。卫人以龟为有知也 。
【注释】
①修其班制:修,“循”字之误 。班制:尊卑之差 。
②兆:指古人占卜时烧灼甲骨所呈现的预示吉凶的裂纹 。
【翻译】
公叔文子死后,他的儿子戍向君主请求为他父亲赐予谥号,说:“大夫三月而葬,如今离葬期不远了,为了日后方便称呼请您赐于亡父一个谥号 。”卫灵公说:“从前卫国遇到凶年饥荒,夫子施粥赈灾,这不是爱民乐施的表现吗?正与《谥法》的‘惠’字相合 。从前卫国发生内乱,夫子拼死保卫我,这不正合着《谥法》上的‘贞’字吗?夫子主持卫国国政,按照礼数的规定,当尊者尊,当卑者卑,以之与四邻交往,没有让卫国的声誉受到玷辱,这不是正合着《谥法》上的‘文’字吗?因此‘贞惠文子’用作夫子的谥号 。”卫国大夫石骀仲去世了,没有嫡子,只有六个庶子,所以才用占卜的方法来决定由谁来继承家业 。卜人说:“要先洗漱干净,再佩戴上玉,这样吉兆才会显示在甲骨上 。”其中的五人都连忙洗发洗身,佩戴上玉 。但石祁子却说:“哪里有居父之丧而可以沐浴佩玉的道理呢?”只有他不洗漱佩玉 。说起来也很奇怪,龟兆上却显示出继承人是石祁子,所以,卫国人都以为龟兆很灵验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