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成书于汉代,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 。《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 。
书中内容主要写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思想、美学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 ,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檀弓下
【原文】
君之嫡长殇,车三乘;公之庶长殇,车一乘;大夫之嫡长殇,车一乘 。公之丧,诸达官之长①,杖② 。君于大夫,将葬,吊于宫;及出,命引之,三步则止③ 。如是者三,君退;朝亦如之,哀次④亦如之 。五十无车者,不越疆而吊人 。季武子寝疾,蟜(jiǎo)固不说齐衰而人见,曰:“斯道也,将亡矣;士唯公门说齐衰 。”武子曰:“不亦善乎,君子表微 。”及其丧也,曾点倚其门而歌 。
【注释】
①达官之长:由君王直接任命的卿、大夫、士 。
②杖:指斩衰与丧杖 。
③三步则止:拉车的人看到孝子悲痛欲绝的样子,有所不忍,所以走了三步便停了下来 。
④哀次:孝子居丧之处,即倚庐、翌室之类 。
【翻译】
如果诸侯的嫡子在十六岁到十九岁之间不幸夭折,在葬礼上可以用三辆灵车 。反之庶子在十六岁到十九岁之间不幸夭折,在葬礼上只可用一辆灵车 。如果大夫的嫡子也是不幸夭折在这个年龄段,也只能用一辆灵车 。诸侯去世,凡是由君王直接任命的卿、大夫、士,应服斩衰,持丧杖 。君主在对待大夫的丧事方面,在大夫将要下葬的时候,首先应到其殡宫吊丧 。等到柩车出来,要命随从执绋拉车,往前拉三步就停下来 。直到拉停三次之后,君主才可以离开 。在孝子奉柩朝庙时,柩车经过孝子居丧的临时住所时,君主都是按照这样的礼数 。五十岁以上而没有车子的人,不需要大老远前往吊丧 。季武子卧病,固不脱掉孝服就去他家探视,并向他说明:“像我这样的做法,现在几乎已经很少了 。但是按照礼法,只有进入公门士才能脱去孝服 。”季武子佯表同意地说:“你这样做不是很好吗?君王就是要将那些被丢弃的好的礼法发扬光大 。”等到季武子去世了,曾点就倚在他家门上唱歌,表示自己也是按照正礼而行 。
【原文】
大夫吊,当事而至,则辞焉 。吊于人,是日不乐 。妇人不越疆而吊人 。行吊之日不饮酒食肉焉 。吊于葬者必执引,若从柩及圹,皆执绋 。丧①,公吊之,必有拜者,虽朋友州里舍人②可也 。吊曰:“寡君承事③ 。”主人曰:“临 。”君遇柩于路,必使人吊之 。大夫之丧,庶子不受吊 。
【注释】
①丧:指客死异国他乡,没有亲人为主的丧事 。
②舍人:死者所住馆舍的主人 。
③承事:要点活儿干,指协助办丧事 。
【翻译】
大夫前来吊士,如果主人忙于大小殡殓事务时,应派人向大夫说明缘由,未能及时相迎,请他稍待片刻 。吊丧的那一天,一天都不会奏乐 。妇人无外事,因此不需要越境去吊丧 。在吊丧当天不能吃肉饮酒 。在出葬时去吊丧,一定要帮助拉柩车;如果跟着柩车到墓圹,都要执绋帮助下葬 。死在异国他乡,如果异国的君王前来吊唁,即使没有亲人在身旁,但是也应该有人出来代表丧主表示感谢,即使是死者的朋友、同乡、寄寓的房东也可以 。君王慰问说:“敝国的君王想要点协助治丧的事干 。”那位丧主的代表则回答:“辱蒙大驾光临 。”在路上君主遇到柩车,应该派人前去表示慰问 。大夫的丧事,庶子不能做丧主而接受慰问 。
【原文】
子张死,曾子有母之丧;齐衰而往哭之 。或曰:“齐衰不以吊 。”曾子曰:“我吊也与哉?”有若之丧,悼公吊焉,子游摈①,由左② 。齐国③王姬④之丧,鲁庄公为之大功 。或曰:“由鲁嫁,故为之服姊妹之服 。”或曰:“外祖母也,故为之服 。”
- 野望原文及翻译赏析 野望翻译和原文及注释
- 蜀中有杜处士赏析 蜀中有杜处士原文及翻译
- 寇准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寇准传原文及翻译
- 陆元方卖宅翻译和原文 陆元方卖宅文言文翻译
- 西游记原著片段赏析 西游记原文摘抄加赏析
- 原文翻译及赏析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 关雎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 关雎原文朗读及翻译
- 采桑子原文翻译及赏析 采桑子欧阳修原文及译文
- 夜雪文言文翻译及原文 夜雪袁中道翻译注释
- 古诗舟夜书所见的意思和注释 舟夜书所见古诗原文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