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于郎原文赏析 战于郎原文及翻译( 四 )


【原文】
卫献公出奔,反于卫,及郊,将班邑①于从者而后入 。柳庄曰:“如皆守社稷,则孰执羁靮(dí)②而从;如皆从,则孰守社稷?君反其国而有私也,毋乃不可乎?”弗果班 。卫有大史曰柳庄,寝疾 。公曰:“若疾革,虽当祭必告 。”公再拜稽首,请于尸曰:“有臣柳庄也者,非寡人之臣,社稷之臣也,闻之死,请往 。”不释服而往,遂以禭(suì)③之 。与之邑裘氏与县潘氏,书而纳诸棺,曰:“世世万子孙无变也 。”
【注释】
①班邑:分封采地 。班,通“颁” 。
②羁靮(dí):羁是马笼头,靮是马缰绳 。
③禭(suì):向死者赠送衣服 。
【翻译】
卫献公被逐逃亡,后来终于返回卫国复位,来到城郊,献公想将封地分封给跟随他一起逃亡的臣子,然后入城 。追随他逃亡的大臣柳庄说:“倘若都留在国内留守社稷,这样还有谁会愿意为您鞍前马后追随您逃亡?如果都追随您逃亡,江山社稷又由谁来留守?您刚回国就偏心,这样不太好吧!最后封赏也没有办成 。卫国有个大吏叫柳庄,卧病在床 。卫君说:“如若病情危急,即便是我在主持祭祀也要差人像我报告 。”果然柳庄在卫君持祭祀时去世了,卫君接到通知后就叩头,又拜了两拜,然后向祭祀中的尸请求说:“大臣柳庄,他不仅仅是我一个人的臣子,他也是卫国的贤臣,刚得到他去世的消息,请您让我立即回去 。”卫君还未脱下祭服就前往庄家,于是就将身上穿的祭服赠于死者,还将裘氏邑和潘氏县封给柳作采邑,又将这样的封赏写成誓约放进棺里 。誓约上写道:“世世代代子子孙孙,万代相传永不改变!”
【原文】
战于郎,公叔禺人遇负杖入保者,息,曰:“使之①虽病也,任之②虽重也,君子不能为谋也,士弗能死也,不可!我则既言矣 。”与其邻重(tóng)汪踦往,皆死焉 。鲁人欲勿殇重汪踦,问于仲尼 。仲尼曰:“能执干戈以卫社稷,虽欲勿殇也,不亦可乎!”子路去鲁,谓颜渊曰:“何以赠我?”曰:“吾闻之也:去国,则哭于墓而后行;反其国,不哭,展③墓而入 。”谓子路曰:“何以处④我?”子路曰:“吾闻之也:过墓则式,过祀⑤则下 。”
【注释】
①使之:指摇役 。
②任之:指赋税 。
③展:周巡省视 。
④处:安身无咎之道 。
⑤祀:乡里社坛 。
【翻译】
鲁国与齐国在郎交战 。鲁国的公叔禺人看见扛着兵器的士兵进入城休息,就说:“老百姓的徭役已经十分辛苦了,赋税还如此繁重,大臣们不能为国家出谋划策,战士也能为国征战 。我既然这样讲了,就要努力做到 。”因此就与邻居的少年汪踦一起奔赴战场,最后都战死沙场 。鲁国人想为汪踦举办一场成人的丧礼而不是童子的丧礼,但是由于没有先例,就去请教孔子孔子说:“他能拿起武器来捍卫国家,即使不用童子的葬礼来办他的丧事,不也可以吗?”子路要离开鲁国,对颜渊说:“离别之际,你有什么话要和我说吗?”颜渊说:“我听说要离开自己的国土,首先应该先到祖坟上拜别之后再动身;等到返回时就不必哭了,到坟上巡视一周就可以进城了 。”说罢,颜渊又对子路说:“您给我留下什么话让我安身无咎呢?”子路说:“我听说,经过墓地就应凭轼致敬,经过社坛就应下车致敬 。”
【原文】
工尹商阳与陈弃疾追吴师,及之 。陈弃疾谓工尹商阳曰:“王事也,子手弓而可 。”手弓 。“子射诸 。”射之,毙一人,韔(chàng)①弓 。又及,谓之,又毙二人 。每毙一人,掩其目 。止其御曰:“朝不坐,燕不与②,杀三人,亦足以反命矣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