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淮阴侯列传的意思 史记淮阴侯列传原文及翻译节选


选自司马迁《史记》
相子提要:
我思项羽,项羽用兵如火,千里奔袭,以一当十;我念韩信,韩信用兵如水,因物赋形,无孔不入 。
他经历过寄人篱下的苦闷,威震四方的荣耀,遭人背叛的痛苦,最后只留下一声含恨离去的长叹 。
驰骋沙场的一代天骄,忠义勇武的汉朝臣子 。读司马迁《淮阴侯列传》里韩信那传奇色彩的一生,我在叹服之余却又唏嘘不已 。
我佩服他的隐忍与坚毅:他曾经在亭长家连续蹭饭几个月,最后亭长一家在他来之前就把饭吃完,赶走了韩信 。当地的恶少欺侮韩信,让他从自己的裤裆底下钻过去,要么就杀了他 。韩信最终选择了从恶少的裤裆下面钻过去,受到讥笑与侮辱 。
我佩服他的雄才与伟略:井陉一战展示了他卓绝而奇特的军事才能 。他挑选了两千名轻骑兵,每人持一面红旗,说:“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赵壁,拔赵旗,立汉赤帜 。”并传令今日破赵会餐 。仗还没打就预料必胜 。又派出万人的先锋队,“出,背水阵” 。违反兵书战策的布阵,令敌军也“望而大笑” 。随后竖起大将的旗帜和仪仗,大吹大擂地开出井陉口 。然而两军相接,赵军果然倾巢出动功击韩信的军队,韩信诈败,抛旗弃鼓,等到他的骑兵乘虚冲入赵军营垒,换上汉军赤帜后,韩信率众拼死反扑,迫使赵军想退回营垒,“壁皆汉赤帜,而大惊,以为汉皆已得赵王将矣,兵遂乱,遁走 。赵将虽斩之,不能禁也 。于是汉兵夹击,大破虏赵军,斩成安君泜水上,禽赵王歇 。”诚如韩信所说:“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今予之生地,皆走,宁尚可得而用之乎!”此后,掳魏王,擒夏说,杀了成安君,攻打赵国,威胁燕国,平定齐国……威震天下 。
我佩服他的感恩与大度:在刘邦平定天下后,韩信被封为楚王 。韩信首先把当年给他饭吃的老妇请来,赏之以千金;及下乡南昌亭长,赐之以百钱;又把当年侮辱他的人找来,让他当了中尉 。韩信的一句话感动了我,韩信说,是他的侮辱,是我的隐忍,成就了我今天的事业 。这是真的,我们确乎要感谢我们的对手和敌人,是他们让我们尽快地成长!
只是,韩信没有范蠡的智慧,不知"布衣而走",哪怕抱得美人归也好!不懂张良的名言“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功高震主,逆势而为,落得个夷灭宗族的下场,岂不痛哉!
史记原文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 。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 。食时信往,不为具食 。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
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 。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 。”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 。”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 。”于是信孰视之,俛出袴下,蒲伏 。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
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居戏下,无所知名 。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 。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 。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为连敖 。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 。与语,大说之 。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 。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 。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 。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 。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 。”上大怒,如失左右手 。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 。”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 。”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 。”何曰:“诸将易得耳 。至如信者,国士无双 。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 。顾王策安所决耳 。”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 。”王曰:“吾为公以为将 。”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 。”王曰:“以为大将 。”何曰:“幸甚 。”于是王欲召信拜之 。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 。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 。”王许之 。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 。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