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全文欣赏 大医精诚原文及译文( 二 )


史书《三国志》中,短短一篇传记就记载了华佗十余起治病如神的事迹 。华佗亲身试药,制成了“麻沸散”,是世界上最早的麻醉药,他能够直接给病患开腹做手术,使病人恢复健康 。华佗诊断极为精准,有一次,他为一军吏治愈后,又留有一些药,并道:“你十八年后当有一次发作,服用此药,便彻底痊愈,若无此药,一定会死 。”结果,六年后,那军吏有亲戚亦患类似之病,便对军吏说:“您如今强健,我却要死了,您怎忍心藏留药物?先给我吃了吧,我病好之后,你再向华佗求药 。”后来,那军吏亲戚病愈,而军吏因未向华佗再求药,十八年后,果然病情复发而去世 。
清代名医叶天士治穷病的善举也甚为传奇 。有村民问:“我一无内疾,二无外伤,只是生活太穷,先生能否治贫?”叶天士沉吟片刻道:“贫穷也算是一种病嘛!既没有佳肴滋补,又频添忧愁伤身,真可谓有损元气 。”说罢,给那人一枚橄榄,吩咐将果实吃下,果核种下 。过了一年,橄榄树枝新叶美,但并未到结果的时候,那村民又再次找叶天士,叶天士让其静候 。
谁料到,不久便陆陆续续有人拿钱来买橄榄叶,虽然价钱不高,但买家接踵而来,让他发了一笔小财 。那村民用这笔钱做起了小买卖,最终竟真的摆脱了贫困 。他携礼感谢,叶天士拒绝馈赠,这才把治贫的秘密告诉他 。原来,叶天士早有预料,这个时节将流行一种传染病,而橄榄叶是其中一味药物,该地橄榄叶并不常见,在开方时,叶天士便让大家去他家买,那人的橄榄叶自然成了致富的“良药”,由此,叶天士乐善好施的精神更为时人所感佩 。
人命至重 有贵千金
医者著作救济众生
无恒德者,不可以作医 。作为名医,不仅要救治一个个病患,还多会立志著书,总结前贤经验,将自己的实践体会立说详解、广传于世,以拯救更多苍生 。
东汉张仲景面对瘟疫施虐于世而痛心疾首,毅然辞去官职,潜心撰写《伤寒杂病论》,该书的伟大,不仅在于它是至今还流行着的麻黄汤、桂枝汤、小柴胡汤、大柴胡汤等著名方剂的汇编,还在于发展了中医的一个基本法则“辨证论治”,运用望、闻、问、切,透过现象看本质,确认病症从而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 。辨证和论治,作为诊治疾病中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体现 。张仲景奠定了中医理、法、方、药及辨证论治的理论基础,这对于后世中医发展的意义巨大 。
东晋葛洪写就《肘后备急方》,顾名思义,即带在身边的临床急救手册,目的就是为了方便医者在现实中操作,里面收录大量非常实用的救急药方,救人无数,善莫大焉 。其书中有“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说法,还为屠呦呦研究青蒿素提供了灵感 。
药王孙思邈无意功名,立志钻研医道,写下《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两部医药学著作 。其中,《千金要方》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临床医学百科全书,可谓“人类之至宝” 。最让人感动的是孙思邈在序言里的自白,“以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故以为名也 。”千金要方,千金指的是人命,可不是药方,人命贵于千金啊 。
【大医精诚全文欣赏 大医精诚原文及译文】在日常诊疗中,医者跟时间赛跑,用专业与病魔较量,还病患以健康幸福 。在抗击疫情中,医者更无畏逆行,冲在生死线最前沿,用生命筑起希望平安的港湾 。正因他们辛勤的汗水挥洒,我们才拥有一个无比宝贵的健康中国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