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的名医董奉,给人治病不收钱,只要求他们病愈后在山上种杏树,后来人们就用“杏林春暖”来形容医者的仁爱 。(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纪委监委 供图)
编者按
杏林春暖、悬壶济世、妙手回春……这些温暖人心、充满希望,又心怀感恩的成语,记录的是一个个救人的故事,颂扬的是一个共同的职业,那就是医者 。中医药学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护佑了中华民族绵延不息,在2020年中国医师节即将到来之际,我们以此文向中国医师致敬 。
神农尝百草
医者美德感天动地
古人云:“无德不成医 。”医者,行的是仁心仁术,仁心在前,仁术在后,这是衡量医者的标尺 。关于这一点,在中医的源头处就深有体现 。
相传,上古时代,人们不知什么植物可以吃,什么植物不可以吃,生了病也不知怎么医治,只能在危险与痛苦中自生自灭 。炎帝神农氏为了解民忧,纾民困,亲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一日而遇七十毒,历经无数艰险,终于选定了五谷,尝出了许多种草药,使人们能有饭吃、能有药医,生活有了初步的保障,神农氏也因此被尊为中华农业之祖、医药之祖 。
而据史书记载,上古时代,部落屡遭水火、猛兽及瘟疫侵袭,常受伤病之苦,人们寿命很短,轩辕黄帝为此寝食难安,于是,与其臣岐伯、伯高、少俞等谈论医道,就如何化草为剂,如何审穴施针,如何开方治病孜孜探求,才逐渐形成了中国传统医学的原始思想根基 。作为炎黄始祖,他们以百姓心为心,为医者这一职业注入了济世救人、甘于奉献的大爱底色,这也为后世医者长久遵循 。
三国时,名医董奉居家行医,为人治病不取分文,只要求重病愈者在山中栽杏五株,轻病愈者栽杏一株 。数年后,竟栽了十万多株杏树,春风一起,蔚然成霞 。杏子熟时,他便在杏林里盖一间仓房,谁要买杏只需自行拿粮食去换,就这样,他获得了很多的粮食,董奉又将这些粮食全部用于救济贫困的人和在外赶路缺少路费的人 。天长日久,口口相传,“杏林春暖”便成了称赞医生美德的专用词 。
上医治未病
医者理念渊图远算
中华传统医学是以哲学理论思维为基石的医学,追求阴阳平衡和五行平衡,对待自然、对待生命有着系统的世界观,其诸多理念至今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中医切脉诊断术始祖扁鹊原本被称作秦越人,因其医术高超,思维睿智,所以人们就借用黄帝时神医“扁鹊”的名号来称呼他 。扁鹊擅长各科,在赵为妇科,在周为五官科,在秦为儿科,首创中医学的切脉诊断方法,最能借鉴的,是其提倡的上医理念 。
扁鹊看病行医有“六不治”原则,即依仗权势,骄横跋扈的人不治;贪图钱财,不顾性命的人不治;暴饮暴食,饮食无常的人不治;气血错乱、脏腑衰竭,病深不早求医的不治;身体极度羸弱、无法服药或不能承受药力的不治;相信巫术不相信医道的不治 。不是不治,实则难治,其皆为无可救药者 。
从四见蔡桓公,疾由腠理至肌肤,再至肠胃,更深入骨髓终只能放弃,到对答魏文侯,其长兄医术最善,“于病视神,未有形而除之”,得出“上医治未病”,防患于未然的预防医学智慧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讳疾忌医者终要付出沉重代价,这是扁鹊给世人的启示 。不治而治,未病先治,重点在防,这也是以扁鹊为代表的古代名医给世人的由衷告诫 。
医以济世 术贵乎精
医者仁术妙手回春
夫医药为用,性命所系 。医术精湛是医者的本职需要,也是患者对医者的永恒要求 。从古至今,流传下来诸多神医妙手回春的故事,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
- 心经梵文全文正确读法 梵文心经全文
- 孟子尽心下全文和赏析 孟子尽心上原文和翻译
- 劝学全文原文 劝学荀子高中原文诵读
- 洛桥晚望全文赏析 洛桥晚望古诗
- 陋室铭全文解析 陋室铭原文及翻译注释
- 学记节选全文解析 礼记学记原文及翻译注释
- 夏意全文赏析 夏意古诗作者的名字
- 太常引的全文和解析 太常引是这首词的标题
- 十五夜望月全文知识点 十五夜望月的意思翻译
- 春思全文的意思 春思李白古诗赏析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