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译文】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四个人陪着孔子坐着 。孔子说道:“因为我比你们年纪都大,(老了)没有人用我了 。你们平日说:‘人家不了解我呀!’假若有人了解你们,(打算请你们出去)那你们怎么办呢?”
子路不加思索地答道:“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局促地处于几个大国的中间,外面有军队侵犯它,国内又加以灾荒 。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光景,可以使人人有勇气,而且懂得大道理 。”
孔子微微一笑 。
又问:“冉求,你怎么样?”
答道:“国土纵横各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小国家,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光景,可以使人人富足 。至于修明礼乐,那只有等待贤人君子了 。”
又问:“公西赤!你怎么样?”
答道:“不是说我已经很有本领了,我愿意这样学习:祭祀的工作或者同外国盟会,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司仪者 。”
又问:“曾点!你怎么样?”
他弹瑟正近尾声,铿的一声把瑟放下,站了起来答道:“我的志向和他们三位所讲的不同 。”
孔子道:“那有什么妨碍呢?正是要各人说出自己的志向呵!”
曾晳便道:“暮春三月,春天衣服都穿定了,我陪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小孩,在沂水旁边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歌,一路走回来 。”
孔子长叹一声道:“我同意曾点的主张呀!”
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人都出来了,曾晳后走 。曾晳问道:“那三位同学的话怎样?”孔子道:“也不过各人说说自己的志向罢了 。”
曾晳又道:“您为什么对仲由微笑呢?”
孔子道:“治理国家应该讲求礼让,可是他的话却一点不谦虚,所以笑笑他 。”
“冉求所讲的不是国家吧?”
孔子道:“怎样见得横纵各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土地就不够是一个国家呢?”
“公西赤所讲的不是国家吧?”
孔子道:“有宗庙,有国际间的盟会,不是国家是什么?如果他只做一小司仪者,又有谁来做大司仪者呢?”
12.15 子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译文】孔子说:“君子广泛地学习文献,再用礼节来加以约束,也就可以不致于离经叛道了 。”
12.24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
【译文】曾子说:“君子用文章学问来聚会朋友,用朋友来帮助我培养仁德 。”
13.4 樊迟请学稼 。子曰:“吾不如老农 。”请学为圃 。曰:“吾不如老圃 。”
樊迟出 。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译文】樊迟请求学种庄稼 。孔子道:“我不如老农民 。”又请求学种菜蔬 。孔子道:“我不如老菜农 。”
樊迟退了出来 。孔子道:“樊迟真是小人,统治者讲究礼节,百姓就没有人敢不尊敬;统治者行为正当,百姓就没有人敢不服从;统治者诚恳信实,百姓就没有人敢不说真话 。做到这样,四方的百姓都会背负着小儿女来投奔,为什么要自己种庄稼呢?”
14.24 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
【译文】孔子说:“古代学者的目的在修养自己的学问道德,现代学者的目的却在装饰自己,给别人看 。”
14.35 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知我者其天乎!”
- 还在为收纳而烦恼吗?家里这样装,越住越舒服!
- 中学生吃哪些食物记忆力好呢?
- 为啥我们不信鬼神,却不会去买“凶宅”?你会买便宜的凶宅吗?
- 人死后为什么在灵堂前烧三柱香?
- 为什么现行语文课本中几乎不选纳兰容若的诗词?
- 许昕为什么不参加wtt 原因
- 为什么河南省高考报名居高不下,居全国第一?
- 为什么每次晚上一个人睡,刚睡着就做那种狠真实的噩梦,举个例:开着灯在房间睡,刚睡着梦里就是我现实睡的地方的环境,我在梦里面却知道当时是在梦
- 为什么我们在梦里总是被人追,却完全跑不快呢?
- 为什么刷了那么多题,成绩却依然上不去?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