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七十一岁时,作了流传后世的《桃花源记并诗》 。在这首诗里他用平实白描的笔调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向世人表白了自己向往的美好生活:“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
他在写这篇旷世名诗时,已经成为当时当地出类拔萃的名士,与另两位隐士周续和刘遗民合称为“浔阳三隐” 。包括州刺史以下的各位名流显贵终日造访不绝于途 。他的好友、始安郡刺史颜延之经过浔阳,每天在他家喝酒清谈,每次必定大醉而归 。江州刺史王弘想跟颜延之坐一会儿,可是颜延之总是没时间 。颜延之临别,给他留下二万钱 。陶渊明把这些钱都送到酒家,想喝酒就去打 。来他家串门的,无论贵贱,只要他还有酒,必定设宴招待 。如果他先喝醉了,就跟客人说:“我醉了,想睡觉,你早点回家吧” 。史书对此评价道“其真率如此” 。其实这不仅仅是真率,这就叫名士风流 。
只要我们翻开《世说新语》,就可看到魏晋名士的两大特点,一为喝酒,一为不遵礼法 。我们随手采撷几例 。王孝伯有句名言:“名士不必须奇才,但使常得无事,痛饮酒,熟读《离骚》,便可称名士 。”王光禄说:“酒正使人人自远 。”(酒能让每个人都能雅致高远) 。王卫军说:“酒正自引人著胜地 。”(酒能把人引入一种美妙的境界) 。王佛大叹息道:“三日不饮酒,觉形神不复相亲 。”(三天不喝酒,就觉得身体和精神已经分离) 。毕茂世云:“一手持蟹鳌,一手持酒杯,拍浮酒池中,便足了一生” 。(一只手拿着螃蟹,一只手端着酒杯,每天在酒池中游泳,一辈子也就知足了) 。
【桃花源记的主旨和思想感情 陶渊明桃花源记表达了什么】王孝伯问王大:“阮籍何如司马相如?”王大曰:“阮籍胸中垒块,故须酒浇之 。”(阮籍心中的诸多不平愤懑,总需要酒来浇灌) 。刘公荣与人饮酒,杂秽非类,人或讥之 。答曰:“胜公荣者不可不与饮,不如公荣者亦不可不与饮,是公荣辈者又不可不与饮 。”故终日共饮而醉 。阮宣子常步行,以百钱挂杖头,至酒店,便独酣畅 。虽当世贵盛,不肯诣也 。
鸿肿卿孔群好饮酒 。王丞相(王导)语云:“卿何为恒饮酒?不见酒家覆瓿布,日月糜烂?”(你为何每天喝酒呢 。你看不见酒店里覆盖酒糟的布,时间长了就会糜烂不堪?)群曰:“不尔 。不见糟肉,乃更堪久?”(孔群说不然 。你不看那些泡在酒里的肉,时间越长越能保持质量) 。群尝书与亲旧:“今年田得七百斛秫米,不了曲蘖事” 。(孔群常常给亲朋旧友写信道:“今年的职田里收获了七百斛高粱,还不够酿酒喝) 。
阮籍母亲去世,在司马昭的宴席上大吃酒肉 。司隶校尉(察举百官犯法者)何曾也在座,跟司马昭说:“明公方以孝治天下,而阮籍以重丧显于公坐饮酒食肉,应该把他流放到偏蛮之地,以端正民风教化(宜流之海外,以正风教)” 。司马昭说:“阮嗣宗身体衰弱成这样,你不能替他解忧,还能说出这种话(毁顿如此,君不能共忧之,何谓!) 。何况一个人生病了就得喝酒吃肉,这正是符合丧礼的表现啊(且有疾而饮酒食肉,固丧礼也!)” 。阮籍饮啖不辍,神色自若 。
阮籍嫂子要回娘家,阮籍亲自与她告别,人们或有讥笑他的,阮籍解释道:“礼教岂是给我这种人设立的” 。(阮籍嫂尝还家,籍见与别,或讥之 。籍曰:“礼岂为我辈设也?)
- 旅夜书怀的意境及主旨 旅夜书怀古诗赏析
- 《桃花源记》译文和原文 桃花源记第三段翻译及原文
- 孙权劝学主题归纳 孙权劝学的主旨思想
- 鉴赏阿长与山海经全文和主旨 阿长与山海经课文原文
- 鉴赏蜀道难原文 蜀道难的主旨大意
- 关于登岳阳楼记的全文赏析 登岳阳楼记翻译和原文
- 陌上桑全文主旨鉴赏 汉乐府陌上桑原文及翻译
- 鉴赏古诗全文和主旨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古诗诗意
- 桃花源记重点佳句赏析 文言文桃花源记原文及翻译
- 学习浣溪沙全文主旨 浣溪沙古诗原文意思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