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清流之所以对洋务派施以种种压力,一大原因是他们持千年之义理,以维护传统道德“正义”一面,比划出洋务运动的种种不是,所以在“清议“下,洋务事业举步维艰,倍受阻隔 。此外,在清流看来,“中国在所有昌明盛世都不曾向夷人学习 。他们问道,为什么在十九世纪中国就必须模仿西方才能富强呢?”
思想观念保守使他们还找不到“师事夷人“的理论依据 。然而“守旧派与洋务派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江苏布政使黄彭年有一段话,道出了他当时的心理认识,“臣昔官京师,亦疑机器、轮船、电线、铁路非当务之急,以服官各省,澄观事变,则知今日之趋势,实不得不然 。”黄彭年(1824—1890),字子寿,贵州贵筑人,道光二十七年(1843)进士 。他由科考而进仕途,熟读四书五经,精通时文帖括,满脑子都是传统文化的影子,又久在京师为官,视野狭小,难免不参照传统文化的评判标准,否定机器、轮船等近代西方科学技术的作用,但一改外任,在实际事务中,才深深感到学习西方乃当时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黄彭年这种思想认识的转化在当时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清流虽然以维护名教为己任,但也继承了道咸以来“通经致用”的思想取向,有着开新的一面 。既然洋务派不改变传统的伦理道德这一套传国之“道”,只是在器物层面上学习西方,而且西学确实可资“自强”,于是他们中的的一些人开始慢慢转变,尤其是随着他们眼界大开,切身实际事务后,深深感到时事艰难,必须变通兴办洋务,于是他们开始转向洋务 。
1880年,张佩纶丁母忧期间,曾在北洋官署住了一个月,参观了电线房,巡视了北洋的海防设施,并亲自施放了水雷,眼界大开 。又与李鸿章及其幕僚讨论海防建设问题,对《北洋水师章程》的形成,提出了不少建设性意见 。时在李鸿章幕府的薛福成曾言:“辛已之夏,张幼樵学士至天津,与余论及北洋水师事宜,余一夕草此贻之 。今者创设海军已在七、八年后,局势又渐有异同,然去年所订海军章程,大致尚多与此相和 。”⑤[83]可见张佩纶由当初憎恨洋务到支持洋务的转变 。其它清流人物,如张之洞、陈宝琛、宝廷、黄体芳、吴大澂等人,一事也以洋务为“急务”,对兴办洋务事业多有建言,尤其是张之洞,放外任后,“用人行政,惟以洋务为重 。于李文忠,则亦步亦趋,尤极其揣摩之工,非余子所能望其肩背 。”①[64]清流思想的这种转化具有普遍性,这与他们“通经致用”的思想倾向有着很大的关系 。
既然传统的一套不济于事,学习西方就成了逻辑上的必然 。李慈铭曾经说邓承修“深恶洋务”,其实后来邓承修的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在中法战争期间,连番上折建议“修守战”、“制器械”、“开矿”、“通商” 。王维江一语道破了其中的奥妙,“真正‘深恶洋务’的恰恰是李慈铭本人,所以他愿意将邓承修引为反洋务的知音 。”②[140]就连当初视洋务为“洪水猛兽”、“乱臣贼子”的丁立均,后来思想也发生了转变,1895年与康有为等人共同创办强学会,并出任强学会的“正董” 。
清流思想转化后,对洋务的态度也相应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反对转向支持 。清流能转向洋务,其中一大主要因素是两者在文化观上有共通之处,都坚持中学之“体”,维护传统之“道”,在器物层面上变通学习西方,这与坚持“道”、“器”都不变的守旧派有着明显区别 。清流思想的这种转变,并不预示着他们成为了晚清政治变革的积极推动者 。甲午之役,清流深受民族危机的刺激,极力鼓吹变法图强,把维新派引为同道,加以保护和举荐 。翁同龢曾在至廖寿恒的密函中说:“康、梁有其经世之才,救国之方,此弟之所以冒万死而不辞,必欲使其才能得所用,用后已也 。”③[21]
- 你认为哪些景点可以入围“酒都八景”?
- 中医推荐周润发的减肥“三部曲”
- 无法摆脱肥胖 都是肾虚造的孽
- 专家解疑:泡菜可以减肥吗
- 甲状腺切除一半,在以后的生活里会有什么症状
- 室内减肥运动以及时间
- 每天增加慢跑时间可以减肥
- 早晚做操可以给消脂加速
- 减肥运动也不是都可以成功
- 明代思想家李贽的思想是什么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