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的饮食禁忌有哪些?( 三 )


血糖也一样,它的数值必须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低了就是低血糖,太高就成了高血糖 。所以人体就派出了维和部队——激素,来调节血糖值平衡 。
在这些调节血糖的激素中,负责升高血糖的分别是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生长激素,而负责降低血糖值的只有胰岛素一个 。
好累的胰岛素 。
这看起来很偏心啊,5个对1个 。
其实人体也有苦衷 。因为就算高血糖,人也可以活几十年;但一旦低血糖,瞬间就可能有生命危险 。所以没办法,负责降血糖的,就只剩下了一位孤胆英雄——胰岛素 。
本来势力就很弱,我们还不断吃那么多高糖的食物,慢慢胰岛素扛不住了,糖尿病就来了 。
磺酰脲药物可以刺激β细胞释放更多的胰岛素,这就是我们常见的那些降糖药,比如格列吡嗪、格列齐特、格列苯脲、格列美脲……
但这些药物要发挥作用,有个前提条件:
生成胰岛素的器官——胰腺的β细胞至少还要有30%以上的正常细胞在发挥作用,药物才能将它的潜力激发出来 。
很多患者用了一段时间降糖药后,效果越来越差,为啥啊?因为胰腺的潜力挖完了 。
这时候怎么办呢?开始注射胰岛素 。
到这个阶段,糖尿病已经很严重了 。
更关键的是,注射胰岛素,先不说贵,不说痛,它还有一个致命的缺点:人工制成的胰岛素,不是人体自身分泌的,不能随身体的需要而变化 。患者要在固定的时间进食,保持固定的运动量和注射固定剂量的胰岛素,有一个环节搞不好,就会出现低血糖或者高血糖的风险 。
所以还是我上一篇讲营养的文章里说的,慢性病治疗手段,都是不得已而为之,且治标不治本 。既然是生活方式病,要想真正治好,还得从生活方式入手 。
我们第一部分说了,糖尿病虽然里面有个糖字,但升血糖最厉害的,并不是甜食,而是大分子碳水化合物,也就是淀粉类食物,尤其是我们天天吃的米饭和面食 。
我知道很多人看到这里就想骂人:你不吃米饭,不吃面食啊?咋不去修仙?
别急,听我慢慢解释 。
大家回想一下,二十年前,我们吃的主食是什么?
我是南方人,我记得小时候,也就是八九十年代,我们家里的主食是玉米面,我们叫“苞谷饭”;好一点的人家,将米和玉米面一起蒸,叫“两掺饭”;只有少数人家,才能顿顿吃米饭 。
北方我不太熟,但应该是玉米馍馍,杂粮馒头,杂粮疙瘩之类的 。您可以回忆下,用白花花的精面粉,蒸馒头,做饺子,烙饼,这是啥时候的事?
虽然地域有差异,但就全国来说,顿顿吃精米精面,大概是跨入2000年以后,才逐渐普及 。
巧了,糖尿病就是这在20年间,高速增长,一发不可收拾 。想想八九十年代,您身边有几个糖尿病人?
我们都说三高是富贵病,是吃出来的,以前我们的观念,主要是指大鱼大肉,高血压、高血脂确实与此相关,但具体到糖尿病,大家只记住了“糖”,却忽略了米和面 。
北京安贞医院的夏萌医生,在《你是你吃出来的》一书里,分享了一个故事:
一个50多岁的女患者找到他,一检查:空腹血糖9毫摩尔/升,糖化血红蛋白8.6%,血压140/80毫米汞柱,尿酸高,还诊断出冠心病和腔隙性脑梗死 。
这位女士很困惑:“我一直非常努力地控制血糖,‘管住嘴,勤动腿’,很多东西都不敢吃,每天还出去散步一小时,怎么情况会这么糟?”
医生问她:“您是怎么管住嘴的呀?”
“我不敢吃任何糖,水果都不敢吃,炒菜从来不放糖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