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如何养生?( 五 )



中医养生特别强调作息有律、起居有常 。养生非常重视形体和精神的调养,认为“眠食二者,为养生之要务 。”良好的睡眠能补充能量、恢复精力,有“养阴培元”之效 。为了适应“冬藏”,此时应适当增加睡眠时间 。提倡早睡,适当多睡,以达到养精蓄锐的目的 。

要注重锻炼身体,如进行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运动,以便养筋健骨、舒筋活络、畅通血脉、增强自身抵抗力 。出练前一定要选择好天气,并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如慢跑、擦面、浴鼻、叩齿、转腰、揉肾等健肾活动 。

为了御寒,很多人冬季戴上了口罩,其实这样反而会降低人的御寒能力,要是整天戴着口罩,鼻腔及整个呼吸道的黏膜得不到锻炼,稍微受寒,就容易感冒 。还有一些人喜欢把围巾当口罩,由于围巾的原料多是羊毛、化纤织物,如果把围巾围在嘴上,呼吸时纤维和细菌等就会被吸入肺部,对人体健康极为不利 。

关上门窗睡觉的确会使室内温度上升,但由此也带来了空气不流通的问题 。冬季应每天开窗数次,以便空气流通 。有相当一部分人冬季喜欢将空调的温度调得很高,空调温度高虽然让人感到舒适,但长期在空调环境中的人易患鼻塞、口干、头痛、免疫功能下降等,所以冬季空调的温度应该适宜,不能过高 。
其实冬季的养生知道是有很多的,上文中我们就跟大家介绍了一些冬季的养生方法,大家不妨试一下哦,但是也是需要注意一些养生禁忌的,我们只需要掌握其中的根本,从衣食住行方面着手保健,那么身体自然就会越来越好了 。
《内经 。四气调神大论》认为:“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湿,无泄皮肤,使气丞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
这是古人在就对冬日养生提出的智慧总结
1.早睡晚起,所谓晚起并非说要睡到中午十二一点才起床,那是不对的,这里的晚起是相对而言夏日的早起,必待日光,就是说差不多睡到太阳刚刚出来,也就是七八点的样子了 。
2.使志蛰伏,是说要调节情志,放松舒心,不要急于一时,性格暴躁,事事计较 。这个确实如此,特别是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冬天血管收缩,本身就容易加重心血管疾病 。凡是一急躁,就会诱发中风 。
3.驱寒就湿,就是说要注意保暖,防潮 。除了增添衣物保暖外,还可以通过艾灸、泡脚、熏蒸、泡枸杞人参茶等方式温经散寒,扶助阳气 。
希望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冬季如何养生?

文章插图
2020年实‘鼠’不易,2021年健康就是最大的财富 。鲍德华中医诊所认为,这个冬天,要想身体健康不生病,学会防治未病最重要 。中医男科鲍德华认为,人到35岁,各项身体机能就开始走向衰退 。因此,真正懂医的人,到了一定年龄,就开始做减法,不会强行鼓噪或者瞎折腾,高强度锻炼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说,健身虽然能够锻炼外部肌肉,却锻炼不了内脏 。过度运动,反而会伤到脏腑 。脏腑的正常运转:呼吸吐纳均匀不促(肺脏正常)、腰腿有劲爬楼不喘(肾气充足)、睡眠安稳心态平和(心脏良好)、面色红润笑口常开(肝能藏血)…才是身体健康的最佳标尺 。今天就给大家分享3个冬季养生小妙招,建议收藏转发亲亲老家群哦,也是献给父母长辈的一份孝心 。能吃是福,也要注意调养脾胃进入冬季后,人体新陈代谢减慢,老年人脾胃多虚弱,消耗相对减少 。冬令进补能够使营养物质转化的能量储存于体内,从而扶正固本,增强抵抗力 。《内经》有秋冬养阴之说,因此,滋益阴精是冬季养生的重要内容 。建议多吃银耳、木耳、枸杞、梨、猕猴桃等补益阴液的食物,辛辣厚味、烧烤油炸食物则少吃,冬季也要注意多喝水,以免上火 。菜品首选羊肉炖萝卜,它对腰膝酸软、困倦乏力、肾虚阳痿、脾胃虚寒者更为适宜 。其次是炒双菇(香菇和平菇),它能补益肠胃,化痰散寒,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对高血脂患者也有帮助 。同时,冬季饮食应以温热为主,如糯米、狗肉、羊肉、大枣、桂圆、芝麻、韭菜等,少吃冷饮、海鲜等寒性食物 。可多吃些坚果类食物,如核桃仁、榛子、松子、栗子等 。煮粥熬汤可以加一些沙参、黄芪、麦冬,但量不需要很多,因为毕竟是食补而非药补 。预防骨质疏松,补肾比补钙管用从人的一生来看,骨骼的强度是从出生后一直上升,直至30岁左右时达到顶峰,随后就会一直下降,即使补钙也只能减缓下降的速度,而不能阻止下降的趋势 。这跟人体的肾气盛衰规律是一致的 。因此,“肾虚”才是骨质疏松的根本原因 。《黄帝内经》说:“肾主骨生髓 。”当肾气和肾精充足时,骨髓就能得到濡养,骨骼就会强壮有力;当人体出现肾虚时,骨髓不能得到濡养,就会出现骨质脆弱,容易骨折、驼背,小孩则会出现囟门闭合迟、学步迟等 。在一年四季之中,冬季对肾脏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是较为突出的,原因是肾主冬,其生理活动与冬气相通 。《素问·六节藏象论》曰:“肾者主蛰,封藏之本……为阴中之少阴,通于冬气 。”故冬病多在肾 。《素问·四时刺逆从论》云:“冬者盖藏,血气在中,内著骨髓,通于五脏 。”冬气在骨髓中,而肾主骨,故冬病易犯骨髓 。老年肾虚,肾精不足,骨质失养,可导致四肢无力、腰部酸软,甚则疼痛,或骨脆易折 。脑海失充则头晕目眩、耳鸣、视物模糊等 。由于肾气不足,肾失摄纳,肺气难降,因而老年患者中咳喘病证亦属常见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