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作为24节气之一,关于它有哪些常识?

【惊蛰作为24节气之一,关于它有哪些常识?】惊蛰”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开始,此时太阳黄经度达345度,此前动物入冬藏在土中,不吃不喝,称为“蛰”,天上的春雷惊醒了蛰睡的动物,称为“惊”故“春雷响,万物长”的说法,惊蛰过后天气气温回升加快,渐有春雷,蛰虫惊醒,中国大部分地方进入春耕时节,因而有“到了惊蛰节,锄头不停歇”的说法 。
俗话说:“惊蛰刮北风,从头另过冬”、惊蛰吹南风,秧苗迟下种 。如此看来惊蛰是多风的节气,风为百病之长,惊蛰之后气温变暖,湿度增加,万物复苏,细菌 病毒大量繁殖,是流感 流脑 水痘等外感疾病的高发季节,要做好预防,经常开窗通风,适当晒太阳,跑步锻炼等等 。
惊蛰节气有很多的民间习俗:
惊蛰吃梨,因为惊蛰时节万物复苏,乍暖还寒,除了注意防寒保暖,因气候比较干燥,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 。所以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雍正年间闻名海内的晋商渠家,祖贩梨创业定居祁县,惊蛰之日十四世渠百川走西口,其父让他吃梨不忘先祖,努力创业光宗耀祖,再后来惊蛰日也吃梨亦有“努力荣祖”“离家创业”之意 。
惊蛰打小人,打小人源于驱虫,春雷惊醒了害虫,这一天人们拿着扫帚到田间举行扫虫仪式;同时还要手持清香、艾草,熏家里的每个角落,希望能够驱走蛇、虫、蚊、鼠等 。人们把小人比喻成害虫,惊蛰后也开始出来活动 。打小人就可以把小人、恶鬼等统统赶走,一年中都会顺顺利利,不受小人的纠缠 。打小人一 般是拿拖鞋用力拍打地上的纸人,打完后还在纸人身上踩上几脚 。
惊蛰炒虫,有些地方还有“炒虫”习俗,就是把芝麻、黄豆等放在锅中爆炒,例如广西的瑶族炒玉米、江苏瓜洲炒糯米、陕西人炒黄豆、福建的客家人炒豆子炒麦子,都是取“炒虫”“驱虫”之意,为的是灭虫除害 。炒好了,全家人围在一起大吃,还要大喊:“吃炒虫了,吃炒虫了!” 。
农地圈问答团队:董金平
二十四节气真的是古代人民的智慧,为了是指导农事,每一个节气都有其特定的时令、气候、物候 。而“惊蛰”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三个节气,在立春、雨水之后 。
“惊蛰”意指春雷惊醒蛰伏的动物,惊蛰时蛰虫惊醒,天气转暖,大部分地区开始进入春耕 。在古代,惊蛰有三候:
一侯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鸣;三候鹰化为鸠 。
桃花始开,黄鹂鸣叫,这是惊蛰的物候 。和当下的情况也是一样的 。
惊蛰到来,春耕就要开始了 。而对于现代人,除了农事,正好一年的工作也要开始进入正轨了 。开始全年布局、计划,就在此时!!!
一、我国二十四节气的名字,大都平和温润 。如“清明”、“谷雨”、“寒露”、“霜降”等,可谓不激不厉,温柔敦厚 。单有“惊蛰”这个节气,突然着一“惊”字,不免让人心头一惊 。经过一番考究,才知“惊蛰”的古名原是“启蛰”,汉代避汉景帝刘启先生的讳改名“惊蛰” 。启蛰,和其它节气的名字一样温和 。后世启蛰、惊蛰两名共用,我国一般只称惊蛰,而在日本,则还称启蛰 。
二、二十四节气是逐步发展完备的 。根据《汉书·律历志》的顺序,清明在谷雨之后,而惊蛰在雨水之前,和后世不同 。
三、小时候,我的家乡有惊蛰吃梨的习俗 。吃呗,甜中带酸、酸中又有甜的大鸭梨,清脆多汁,正是这乍暖还寒的时侯去燥润心的无上佳品 。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
普及一下小学一年级都应该知道的“惊蛰”常识!分三候、勤吃梨、赏桃花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