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关三叠
《阳关三叠》是根据唐代诗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谱写的一首琴歌 。王维的诗是为送友人去关外服役而作:
渭城朝雨邑轻尘 , 客舍青青柳色新 。
劝君更尽一杯酒 , 西出阳关无故人 。
谱入琴曲后又增添了一些词句 , 加强了惜别的情调 。
曲谱最早见于《渐音释字琴谱》(1491年以前) , 另外还有1530年刊行的《发明琴谱》等十几种不同的谱本 。基本上用一个曲调作变化反复 , 叠唱三次 , 故称“三叠” 。每叠又分一叠加“清和节当春”一句作为引句外 , 其余均用王维原诗 。后段是新增的歌词 , 每叠不尽相同 。从音乐角度说 , 后段有点类似副歌的性质 。这首琴歌的音调纯朴而富于激情 , 特别是后段“遄行 , 遄行”等处的八度大跳 , 和“历苦辛”等处的连续反复呈述 , 情意真切 , 激动而沉郁 , 充分表达出作者对即将远行的友人那种无限关怀、留恋的诚挚情感 。
阳关三叠 古琴曲
赵家珍;杜聪;瑞鸣音乐 – 国乐炫技(赵家珍、宋飞、常静、民乐、名家、名曲)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 每逢佳节倍思亲 。
遥知兄弟登高处 , 遍插茱萸少一人 。
胡笳十八拍
相传此曲为蔡文姬所作 , 这是由18首歌曲组合的声乐套曲 , 由琴伴唱 。“拍”在突厥语中即为“首” , 起“胡笳”之名 , 是琴音融胡茄哀声之故 。
汉末战乱中 , 蔡文姬流落到南匈奴达十二年之久 , 她身为左贤王妻 , 然而十分思念故乡 。当曹操派人接她回中原时 , 她又舍不得离开两个孩子 , 还乡喜悦被骨肉离别之痛所淹没 , 心情非常矛盾 。
唐代琴家董庭兰以擅弹此曲著称 。李颀的《听董大弹胡笳兼语房给事》诗中有:
蔡女昔造胡笳声 , 一弹一十有八拍 。
胡人落泪沾边草 , 汉使断肠对客归 。
在琴曲中 , 文姬移情于声 , 借用胡笳善于表现思乡哀怨的乐声 , 融入古琴声调之中 , 表现出一种浩然的怨气 。
胡笳十八拍 琴歌
哈辉;赵晓霞;喻晓庆;王佳男 – 虞美人(哈辉、赵晓霞 即兴弹唱琴歌千年)
《蜀中九日》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 , 他席他乡送客杯 。
人情已厌南中苦 , 鸿雁那从北地来 。
平沙落雁
明朝此曲称《雁落平沙》 。曲调悠扬流畅 , 通过时隐时现的雁鸣 , 描写雁群降落前在空际盘旋顾盼的情景 。
《古音正宗》中说此曲:“盖取其秋高气爽 , 风静沙平 , 云程万里 , 天际飞鸣 。借鸿鸪之远志 , 写逸士之心胸也 。……通体节奏凡三起三落 。初弹似鸿雁来宾 , 极云霄之缥缈 , 序雁行以和鸣 , 倏隐倏显 , 若往若来 。其欲落也 , 回环顾盼 , 空际盘旋;其将落也 。息声斜掠 , 绕洲三匝 , 其既落也 , 此呼彼应 , 三五成群 , 飞鸣宿食 , 得所适情:子母随而雌雄让 , 亦能品焉 。”这段解题对雁性的描写极其深刻生动 。全曲委婉流畅 , 隽永清新 。
平沙落雁 唐琴
赵家珍;瑞鸣音乐 – 琴(赵家珍 名琴六把 唐宋元明清今演绎古琴经典)
- 清平乐黄庭坚古诗诗意 清平乐黄庭坚原文及翻译
- 十首唯美唐宋雨诗赏析 雨古诗词杜牧赏析
- 所见古诗词
- 金缕衣古诗原文赏析 金缕衣杜秋娘古诗意思
- 赠刘景文古诗翻译和赏析 赠刘景文古诗的意思
- 枫桥夜泊古诗原文及翻译 枫桥夜泊古诗翻译及赏析
- 雪梅的古诗
- 春晓这首诗表达的意思 古诗春晓的意思全解
- 江碧鸟逾白全诗赏析 绝句江碧鸟逾白古诗诗意
- 登鹳雀楼古诗及诗意 登黄鹤楼王之涣古诗原文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