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神”这种叫法是怎么来的?( 二 )


在《搜神记》中也有这样的记载,说的是:"今俗法,每以腊终除夕,饰桃人,垂韦索,画虎于门,左右置二灯,象虎眠,以驱不祥 。"大约到了南北朝时期,二位门神改变了风格,身穿铠甲,手执斧钺 。人们为了驱鬼避邪,就在左扇门上画上神荼,为左门将军 。在右扇门上画上郁垒,为右门将军,然后再画上老虎 。
门神,传说之一是能捉鬼的神荼、郁垒 。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中引《黄帝书》说:上古的时候,有神荼、郁垒俩兄弟,他们住在度朔山上 。山上有一棵桃树,树阴如盖 。每天早上,他们便在这树下检阅百鬼 。如果有恶鬼为害人间,便将其绑了喂老虎 。
后来,人们便用两块桃木板画上神荼、郁垒的画像,挂在门的两边用来驱鬼避邪 。南朝《荆楚岁时记》中记载:正月一日,“造桃板着户,谓之仙木,绘二神贴户左右,左神荼,右郁垒,俗谓门神 。”
然而,真正史书记载的门神,却不是神荼、郁垒,而是古代的一个叫成庆的勇士 。在班固的《汉书:广川王传》中记载:广川王(去疾)的殿门上曾画有古勇士成庆的画像,短衣大裤长剑 。到了唐代,门神的位置便被秦叔宝和尉迟敬德所取代 。
人们为什么会把他们印在纸上当做门神呢?据说有这么一段传说:一天,唐太宗梦见一位大将军来向他求救 。那位将军说:“我是东海的龙王,玉帝命令我到人间降雨,唉!我去迟了,以致河水干了,土地裂了,全国各地都闹旱灾,玉帝知道后大怒,判我死刑,明天午时由你的大臣魏征监斩,到时候,您如果能想办法让魏征不来,我就能活命 。”太宗很同情龙王,就答应了他的请求 。
第二天一大早太宗就叫魏征来陪他下棋,从早上一直下到中午,魏征实在太累了,就打了一个盹儿,谁知他竟然在梦中去监斩了 。
从此以后,海龙王的冤魂每晚都来找太宗,抱怨他言而无信,日夜在宫外呼号讨命 。太宗告知群臣,大将秦叔宝道:愿同尉迟敬德戎装立门外以待 。太宗答应了 。那一夜果然无事 。太宗因不忍二将辛苦,遂命巧手丹青,画二将真容,贴于门上 。仔细观察,其中一位手执钢鞭,另一位手执铁锏 。执鞭者是尉迟敬德,执锏者是秦叔宝即秦琼 。
中国地大物博,民间风俗也不尽相同,门神在全国各地也各有不同,如河南人所供奉的门神为三国时期蜀国的赵云和马超 。河北人供奉的门神是马超,马岱哥俩,冀西北则供奉薛仁贵和盖苏 。陕西人供奉孙膑和庞涓,黄三太和杨香武 。而汉中一带张贴的多是孟良,焦赞这两条莽汉子 。最有趣的是京北密云一带供奉的门神竟是夫妻二人----杨宗保与穆桂英 。每一地区所供奉的门神也各有来历,这里不再一一介绍 。
我国的鬼文化在原始社会的土壤中萌生,现代无神论而言世上根本没有神鬼的存在,可是在科学不发达的古代,善良的人们只有寄托鬼神驱邪扶正,这充分体现了人们期盼过太平日子的强烈愿望,鬼神不可信,但对于天地祖先及历代杰出人物的崇拜和敬畏还是要有的,也不要一味地将之归结为愚昧而否定它,世上虽然没有鬼,但作恶多端的人不是有吗,权当他们是鬼,多想点法子防着点为好,说不定管用呢?
这是个有趣的问题 。门神是农历新年贴于门上的一种画类 。据说贴了门神能够祈求福报,能够驱邪辟鬼,起到震慑作用,能够保得家中一方平安 。门神是道教因袭汉族民俗所奉的神灵 。在民间的流传度很广,在中国各地都有这种习俗,大家都想讨个好彩头,所以新年之际,你能够看到家家门上都有门神的踪影 。门神分文武,我们现在供奉的门神多为武将,今天主要说说武门神,大部分地区张贴武门神是秦叔宝和尉迟敬德,但也有供奉他人,我们继续往下看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