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神”这种叫法是怎么来的?

关于门神有好多说法,大家最喜欢把古时的忠义之士作为门神。
在我国民间贴在门上的神像,贴门神风俗的基本意图是渴望摆脱灾难,得到幸福 。
门神源于远古时期的庶物崇拜 。据查考,我国周代就有门神,但那时的门神还无名无姓 。门神在汉朝时有三位,一位是成庆,另二位是神荼及郁垒,至唐有了秦叔宝、尉迟恭二门神 。宋元之后,民间的门神多得不可胜数 。直到今天,春节贴门神画的风俗依然存在 。秦叔宝、尉迟恭两位武将门神,在民间流传最广,影响最大 。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人们对鬼神的敬畏心理逐渐淡化,而更注重门神的装饰性和美化则作用 。如开封朱仙镇等地的老艺人根据自己的意愿,任意创造了一些门神,其形象也由过去的怒目圆睁变为和蔼可亲 。有的还增加了蝙蝠、梅花鹿、松树、仙鹤等以象征增福、增禄、增寿的内容;有的喜欢以谐音的象征意义来表达,就画蝙蝠代表福气,画瓶子代表平安;还有的干脆喜欢什么就贴什么,如希望生孩子的,就贴个胖娃娃,希望新年发大财的,就贴个财神爷,希望新年吉祥如意的,就贴个“一团和气”等 。
传说唐朝贞观年间,唐王李世民,一连三晚梦见一条老龙跟他说:“我是泾河里的龙王,犯了罪,玉帝叫你的大臣魏征杀我,你给魏征说一下情,放过我吧,我一定重谢你 。”
唐王李世民答应了老龙,问明了魏征杀老龙王的时间是明日正午,第二天便叫魏征来下棋 。两人下了好几盘,魏征打瞌睡一头栽倒了就睡着了 。魏征却在睡梦中杀了老龙,唐王不信,魏征便和他到城头外面看,果见老龙王血牀淋的龙头挂在城门上 。
老龙王见唐王答应救他却反而口是心非,很是不满,于是夜里,被魏征杀死的血淋淋的老龙头来找唐王算账 。吓得唐王不敢合眼就坐了起来 。等上一会儿,一合眼睡下又见血龙头来找他算账了,吓得唐王一夜没睡,一连几夜如此 。
唐王上朝就把事情给大臣们说知 。秦琼和尉迟恭两位老功臣,听了就答应夜里守在唐王身边,对唐王说:“有我两个在你身边,还怕它老龙?你安心睡吧,没事儿 。”
晚上,唐王一合眼就睡着了,睡得真香 。一觉醒来,已是第二天中午,一看,秦琼、慰迟恭两个忠臣还立在门口 。唐王感动地忙下床来 。从此,每天夜里秦琼和慰迟恭站岗,保护唐王睡觉 。就这样过了一个多月 。
但唐王李世民心里明白,他想:我这样老叫人家立在门口,自己睡觉,太不像话了 。于是就叫画工把秦琼和慰迟恭的像画了下来,贴在门扇上 。这样一来,老龙看见两位将军画象,同样不敢来了 。
从此,秦琼和慰迟恭的像就贴在了宫门上了,唐朝皇宫,代代相传,老百姓也学皇家年年贴门神,直到现在,每年腊月三十,百姓家家户户贴门神,就是为了挡住鬼神邪恶 。
秦琼(字叔宝)、尉迟恭(字敬德)两位武将门神,是民间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门神,至今兴盛不衰,二位门神像的样式也最多,有坐式,有立式,有披袍,有贯甲,有徒步,有骑马,有舞鞭锏,有执金瓜,多种多样 。在二门神的两旁,有时还贴上这样一副对联:
昔为唐朝将,今作镇宅神 。
宋代王安石写过一首诗叫《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
门神的前身就是诗中提到的桃符,又称“桃板” 。古人认为桃木是五木之精,能克百鬼,故从汉代起即有用桃作辟邪之具的风习,以桃木作桃人、桃印、桃板、桃符等辟邪 。当然有一些迷信成份在内 。但古人信奉门神也不无道理,这个也是有出处的 。《山海经》中就有关于神奇桃木的记载:沧海之中,有一座叫度朔的大山,这个山上长着一颗硕大的桃树,整棵树覆盖了三千里 。在这棵树的东北方,住着许多鬼,他们每天都从一个门里进进出出,这些鬼每天出来害百姓 。后来有兄弟俩骁勇善战,更擅长抓鬼,他们站在那个门口,把那些恶鬼抓起来用藤条绑了,再仍给老虎吃 。这就是神荼和郁垒哥俩,后来鬼一看见这两个人站在门口,就不敢出来了 。黄帝知道了这件事,就让人用桃木雕刻上神荼、郁垒还有老虎,挂在门上让它来吓唬鬼,鬼见了之后,就不敢再出来害人了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