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qs认证 茶叶Qs


本内容来源于@什么值得买APP , 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老衲不老
创作立场声明:一个行外人的瞎忽悠:非业内人士 , 非利益相关 , 非带货网红 , 非广告代言 。纯民间科普 。
冬天到了 , 又到了很多茶友煮白茶度日的时节了 。
白茶 , 作为近几年风头最旺的茶类之一 , 在市场上的热度持续上升 , 市场价格也逐年飞涨 。很多茶友都是普洱+白茶兼修的路子 , 老衲自己平时也是喝生普之余 , 偶尔喝点白茶换换口味 。关于白茶 , 尤其是很多新茶友只是冲着白茶比较热门去选购 , 但对白茶的一些基础常识并不了解 , 导致购买的时候有些摸不着头脑 。今天 , 老衲便从八个方面详细聊聊白茶的一些基本常识 。
【声明】: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 , 一个茶叶大类所涉及的知识远不是一篇短文可以涵盖的 , 本文仅限于白茶一些基础常识的分享 , 不涉及个人好恶及具体的购买意见 。如您认为老衲说的不对 , 以您的认知为准 , 欢迎评论区友好讨论 。
本文篇幅略长 , 共计近12000字 , 干货较多 , 建议先收藏 , 以备日后随时温习查阅 。
一、概念1、历史记载在我国古代众多与茶相关的典籍中 , 关于“白茶”的相关记载有很多 , 但这其中对“白茶”所指并不相同 , 总体来说大致有三:
一、白叶茶(即芽叶白化变异导致叶绿素缺失而呈现白色的白茶 , 也叫黄叶茶、白化茶等) , 比如今天的安吉白茶便属此类 , 茶圣陆羽在《茶经》中所言“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中的“白茶”指的便是“白化茶” , 所产成品应为当时制茶工艺所制“蒸青绿茶” 。
二、名叫“白茶”的树种 , 如今天的福鼎大白、景谷大白等 。宋徽宗赵佶《大观茶论》中有言:“白茶自为一种 , 与常茶不同 。其条敷阐 , 其叶莹薄 。崖林之间偶然生出 , 盖非人力所可致……” 。此处所言“白茶” , 业界专家普遍认为或指上条所述“白叶茶” , 亦或指芽叶满披白毫的白茶树种 。
三、现今通用茶叶分类中的“白茶”(不炒不揉 , 仅以萎凋、干燥等制作工艺加工所得茶品) , 明代田艺蘅《煮泉小品》中:“芽茶以火作者为次 , 生晒者为上 , 亦更近自然 , 且断烟气耳 , 况作人器不洁 , 火候失宜 , 皆能损其香色也 。生晒茶沦于瓯中 , 则旗枪舒畅 , 清翠鲜明 , 尤为可爱 。”所描述的 , 基本就接近于今日六大茶类中所言之“白茶” 。而这段描述 , 也被业界普遍认为是关于白茶最早的文字记录 。
2、古代白茶关于“白茶工艺”的起源问题 , 有很多种说法 , 接受度比较高的一种便是白茶起源于上古时期 , 也是我国古代先民最先发明的茶类 , 比绿茶更早 。因为白茶工艺最简单 , 将鲜叶采集之后晒干收藏 , 便成为最原始的“茶” , 即今天所言的“白茶” 。而绿茶则是在白茶的基础上 , 增加了杀青和揉捻等工艺 , 可以看作是一种进化 , 这个观点也更符合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 。也是我个人所认同的观点 。
古代白茶与现代白茶工艺类似 , 但并无更多严格的工艺要求 , 自然也没有严格的产品工艺体系(即便有目前也暂无史料可考)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