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朱祁镇和朱祁钰兄弟是如何反目成仇的?

明英宗朱祁镇 , 明朝第六位皇帝 , 也是明朝历史上唯一一位拥有两个年号(正统、天顺)的皇帝 。因为其在位分为两段 , 分别为1435年—1449年、1457年—1464年两次在位 。两段之间是他弟弟明代宗朱祁钰在位 。作为宣宗皇帝 , 为数不多的两个儿子 , 何以会反目成仇呢?反目成仇到哥哥拆了弟弟的陵寝 , 死后孤零零一个 , “独居”北京西山脚下 。这得从一个太监说起 。
开国之初 , 朱元璋严禁宦官干预朝政 , 在宫中铸有“内臣不得干预证实 , 预者斩”的铁牌 , 等于是“封印” , 予以时时警示 , 同时不许宦官识字 。因在“靖难之役”中 , 宦官为明成祖夺取江山 , 立下汗马功劳 。于是朱棣开始逐渐增加了宦官的“戏份” , 允许识字以及委以重任 , 但肯定达不到专权的地步 。为此 , 朱棣还下诏允许有子嗣的教官 , 自愿阉割进入宫中教授宦官、宫女识字 。
王振便是其中一位 , 被派往东宫 , 服侍年幼的太子朱祁镇(9岁登基) , 因其“音声笑貌 , 日接于耳目.....皆足以固结君心” , 说其很懂如何讨得太子的欢心 , 很容易产生情感依赖 , 朱祁镇尊称他“先生” 。这点伎俩逃不逃朱祁镇祖母张太后的法眼 , 曾要杀掉王振 , 只不过老人舐犊情深 , 经不住孙儿的苦苦哀求 , 放过了王振 , 并一再叮嘱朱祁镇要小心这种人 。
随着太后以及“三杨”一死 , 没有了忌惮 , 猴子当起了大王 。仗着皇帝的宠信 , 王振变得专横跋扈 , 摘掉了老朱当年立下的铁牌 , 公然撕掉“封印” 。对于没有邀请其 , 出席百官宴 , 很是不满 , 英宗不惜破坏祖制召请王振 , 甚至令百官在门庭之外 , 行候拜礼 , 以示歉意 。官员们也想傍上王振这条“大腿” 。王振对时任工部侍郎王佑开玩笑:王侍郎何以无须?王佑答:老爷所无 , 儿安敢有?臭不要脸的形象 , 跃然纸上 。也能一窥当时王振之权欲熏天 , 令三品大员都厚颜无耻地想巴结的一时风气 。

详解朱祁镇和朱祁钰兄弟是如何反目成仇的?

文章插图
之后明朝与蒙古瓦剌 , 因朝贡一事 , 发生争端引发了阳和口(今山西阳高)的局部战争 , 监军太监越俎代庖导致兵败 , 也给了王振机会 。对于王振这个阉人来说 , 已是“一人之下 , 万人之上” , 需要在更高层次找寻自身价值 。如再立新功 , 享受群臣顶礼膜拜的成就感 , 便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的最高一层 , 自我实现 。为了达到这个崇高目标 , 王振不惜怂恿英宗 , 御驾亲征 。浩浩荡荡的五十万军队 , 一路上在王振“给力”挖坑下 , 最后在土木堡的地方 , 明军大败 , 王振被杀 , 英宗被俘(《明史》:振乃为乱兵所杀) , 史称“土木堡之变” 。
代宗生母吴氏 , 原为汉王朱高煦府上侍女 , 后被宣宗皇帝看上 , 生下朱祁钰(封为郕王) , 但因吴氏其是“戴罪之身” , 宣宗只好将娘俩安置在宫外 , 一场“土木堡之变”改变了朱祁钰的轨迹 。孙太后(英宗生母)为挽回颓势: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