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欣赏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知音故事?( 七 )


锺公策杖引路,伯牙随后,小童跟定,复进谷口 。果见一丘新土,在于路左 。伯牙整衣下拜:“贤弟在世为人聪明,死后为神灵应 。愚兄此一拜,诚永别矣!”拜罢,放声又哭 。惊动山前山后、山左山右黎民百姓,不问行的住的,远的近的,闻得朝中大臣来祭锺子期,回绕坟前,争先观看 。伯牙却不曾摆得祭礼,无以为情,命童子把瑶琴取出囊来,放于祭石台上,盘膝坐于坟前,挥泪两行,抚琴一操 。那些看者,闻琴韵铿锵,鼓掌大笑而散 。伯牙问:“老伯,下官抚琴,吊令郎贤弟,悲不能已,众人为何而笑?”锺公道:“乡野之人,不知音律,闻琴声以为取乐之具,故此长笑 。”伯牙道:“原来如此 。老伯可知所奏何曲?”锺公道:“老夫幼年也颇习 。如今年迈,五官半废,模糊不懂久矣 。”伯牙道:“这就是下官随心应手一曲短歌,以吊令郎者,口诵于老伯听之 。”锺公道:“老夫愿闻 。”
伯牙诵云:“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 。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筼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历尽天涯无足语,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伯牙于衣夹间取出解手刀,割断琴弦,双手举琴,向祭石台上,用力一摔,摔得玉轸抛残,金徽零乱 。锺公大惊,问道:“先生为何摔碎此琴?”伯牙道:“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锺公道:“原来如此,可怜!可怜!”
伯牙道:“老伯高居,端的在上集贤村,还是下集贤村?”锺公道:“荒居在上集贤村第八家就是 。先生如今又问他怎的?”伯牙道:“下官伤感在心,不敢随老伯登堂了 。随身带得有黄金二镒,一半代令郎甘旨之奉,一半买几亩祭田,为令郎春秋扫墓之费 。待下官回本朝时,上表告归林下 。那时却到上集贤村,迎接老伯与老伯母,同到寒家,以尽天年 。吾即子期,子期即吾也,老伯勿以下官为外人相嫌 。”说罢,命小僮取出黄金,亲手递与锺公,哭拜于地 。锺公答拜,盘桓半晌而别 。
这回书,题作《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后人有诗赞云:势利交怀势利心,斯文谁复念知音?伯牙不作锺期逝,千古令人说破琴 。
-- 《警世通言●第一卷》
高山流水遇知音,曲故之源 。朋友中知音的由来 。
真是都会一说知音难觅,就会想到子期伯牙的故事,让人现在再回味伯牙绝弦的时候,还会眼晴湿润 。真情流露绝下做作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