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正常梅雨6月上中旬到来,能够有利于水稻插秧 。但是,对有些地区可能不好,因为6、7月份也是小麦、大麦、元麦的收割季节,对收割、晾晒和早稻烤田不利 。
总之,梅雨期过长容易发生涝灾,比如,1954年梅雨季节异常持久,长达两个多月,使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涝年;梅雨期过短也不好,会出现旱灾,比如,1958年梅雨期只有2-3天,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旱年 。
我用了这么长的文字才把“梅雨”气候现象表达出来,老祖宗的农谚只有几个字,但我们不要小看这几个字,是老祖宗长期劳作结合天气总结出来了 。不是一年两年能够总结的,可能是几代人共同产生的,老辈人的智慧是让人佩服 。
农谚有地域性,加上现在气候条件也和古时候不一样了,会有一些偏差,但是,还是能够被借鉴的 。您认为呢?对古代留下来的农谚您怎么看?还值得被流传下去吗?期待您的评论!
全文完,麻烦您帮忙转发一下,帮助更多的农民朋友,谢谢您!
我也想加一条:“重阳无雨看十三,十三无雨一冬干 。(旱之意,方言 。)千年以来,劳动人民总结的气象农谚有一定科学道理!
首先讲明:“上元无雨多春旱,清明无雨少黄梅”不是农村老俗话,而是明代农学家徐光启撰写的《农政全书》中的一句话 。这是有关季节天气对农业生产影响的经验之谈,具有很强的总结性、概括性、理论性,对于提醒农民,正确指导农民判断天气,搞好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
春季干旱不利于我们喷洒除草剂 。土壤干燥,杂草为防止自己水分蒸发过快,有意关闭自己部分散气的气孔 。此时,再喷洒除草剂,对土壤很不利 。
“上元无雨多春旱,清明无雨少黄梅;还有两句是夏至无雨三伏热,重阳无雨一冬晴” 。意思是说,如果元宵节没有雨(雪),出现春旱的概率比较大;如果元宵节有雨(雪),春季的雨水会比较丰沛 。如果清明时节雨水少,黄梅天应该是个旱黄梅 。
上元,正月十五元宵节 。如果正月十五这天晴朗无雨,则表示,整个春天,将会是少雨多晴,引发春旱,春雨贵如油啊!
清明无雨少黄梅,是说清明节无雨,三伏天里,会格外炎热,南方的黄梅雨季会缩短时间 。导致水田水缺 。而北方有农谚说:清明晒干柳,窝头砸给狗 。意思是,北方人过去在清明节的早晨会折柳枝插在屋檐下晒柳,如果清明节前后是睛天将柳枝晒干了,说明这年的夏粮会大丰收 。人们收了好多小麦后,会将杂粮做的窝头喂狗,而人们则会吃上白面 。
春旱正是小麦成熟期,黄梅只的是小麦,
- 腊八节是怎么来的?农村各地都有哪些乡间习俗?
- 如何评价刘鹗的《老残游记》?
- 农村一年交100元的是什么保险
- “抗糖化”产品真的能抗皮肤衰老吗?
- 猫老是叫唤怎么处理
- 宝宝老是边吃边玩怎么办
- 皮肤管理能阻止皮肤老化么?
- 什么叫老爹裤
- 女人要风水好,美貌多金,有好老公和乖儿子,再打理好西南方风水 大门一风水西南方有房子遮挡怎样
- 老年人养生吃什么比较好?滋补品怎么买呢?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