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农村俗语是出现在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卷十一,农事占候里面的 。里面的原文是这样说的:“上元无雨多春旱,清明无雨少黄梅;夏至无云三伏热,重阳无雨一冬晴 。”
意思就是说:“如果在农历(上元)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这半个月的时间内没有下雪或者是下雨,那么将会有春旱出现;如果在清明节的时候还没有下雨,那么在黄梅时节(出现于南方地区)的时候雨就少了 。”

文章插图
其实这句农谚在字面意思上是很好去理解的 。只不过是在节气的气候与气温变化与自然现象的发生上面有出入而已,俗话说得好,天有不测风云,而今天又是农历正月二十一了,已经过了上元了,在我们甘肃农村老家在这个上元时间段以内已经下了两三场的雪了,可见在春天的时候是不会出现春旱的现象的 。
一般上元时间段以内,在咱们国家秦岭淮河以北下的是雪或者是雨夹雪,在秦淮以南下的则是雨或者是雨夹雪了 。
大家都知道在咱们国家华北平原大部分地区是有很大面积大冬小麦种植的,如果是在农历正月初一到十五这半个多月的时间以内没有降水的话,那就要在过完年之后实行对冬小麦的灌溉了,这样可以防止春旱的时候对于冬小麦生长不利的影响 。

文章插图
如果是有降水的话,那么则不会出现春旱,反之对于冬小麦的灌溉也就不是那么紧急了 。
在清明时间段的无雨,则会导致黄梅时节无雨,这在南方地区是很明显的,如果无雨的话,那么则会导致干旱,有高温现象的发生,这都是不可忽视的自然现象 。
就拿我甘肃农村老家来说吧,在雨水节气过后,人们都会忙碌起来,一般雨水节气是在第一个上元过后出现,由于最近降雪降水的频繁,导致了苹果地里面无法照常修剪果树与春季的施肥,只有等到天气晴朗之后地解冻稍微干了之后才能进行照常的农业生产 。
只不过这样也有很大的好处,那就是施肥之后由于地里面湿润,果树吸收好,并且没有春旱现象的发生,可以使得果树在春天抽芽开花的时候有充足的水分与养料 。不过需要预防的还是春寒、寒潮现象的发生,要提前做好预防性的工作 。

文章插图
上元无雨多春旱,清明无雨少黄梅;夏至无云三伏热,重阳无雨一冬晴 。这是气象谚语,以某个节气冷热有雨无雨来预知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天气特征,以备做好农业安排,这是很有积极意义的,特别在科学不发达的旧时代,其作用就更大 。天气气候是有一定规律性的,依经验规律来判断是有灵验的,所以这俗话谚语是有参考价值的,现在科学发达了,有较为准确的天气预报,有人便认为这可以不要了,那是不妥的,好的要传承发扬才是 。
上元有历法上的说法,历法上有分上中下三元的说法,这里说的上元应是指正月十五元宵节,中元指七月十五,下元是十月十五 。旧时人重阴历,阴历是以月亮运行规律制定的,反映了月亮的朔望圆缺盈亏,每月初一为朔,月圆十五为望 。上元无雨多春旱,是指正月十五不落雨雪就会显得整个春季干旱少雨 。旧时人常以月初一十五来看之后天气,这一句是十五论天气 。清明无雨少黄梅,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代表春季三月的节,排于节气第五位,清明时节不下雨,梅雨季就不明显,也是指有旱情 。黄梅是梅雨季节 。梅雨季节是我国夏初江淮流域特有的一个天气现家,会出现连续空气潮湿、阴霾多雨或雷阵雨天气,成为“霉雨”期,因这时正是梅子成熟期,所以又叫梅雨期,有入梅出梅之说,前后约一月,梅也分多少,干湿等,少黄梅,就是指梅雨季多干早 。
- 腊八节是怎么来的?农村各地都有哪些乡间习俗?
- 如何评价刘鹗的《老残游记》?
- 农村一年交100元的是什么保险
- “抗糖化”产品真的能抗皮肤衰老吗?
- 猫老是叫唤怎么处理
- 宝宝老是边吃边玩怎么办
- 皮肤管理能阻止皮肤老化么?
- 什么叫老爹裤
- 女人要风水好,美貌多金,有好老公和乖儿子,再打理好西南方风水 大门一风水西南方有房子遮挡怎样
- 老年人养生吃什么比较好?滋补品怎么买呢?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