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活着的结尾是什么意思?

《活着》结尾写道:"我知道黄昏正在转瞬即逝,黑夜从天而降了 。我看到广阔的土地袒露着结实的胸膛,那是召唤的姿态,就像女人召唤着她们的儿女,土地召唤着黑夜来临 。"主人公富贵所有的亲人都已逝去,他生命中难得的温暖被一次又一次的死亡撕裂成粉碎,只剩一头老牛,伴着回忆度日 。如此结尾,蕴含着余华小说中一个一以贯之的主题,即对人类苦难的关注,并意在彰显顽强的生命力,给予生生不息的希望 。
故事的结局是惨淡的,然而却蕴含着希望 。尽管艰难,但毕竟还活着,活着就要忍耐并乐观着 。福贵在接连经历了丧亲之痛以后,并没有爆发出极为绝望与愤怒的情绪,而是很平静地看待眼前的一切,这种平静便是在经历生活的长久磨砺之后而获得的忍耐与包容 。苦难是残酷的,然而人心更是坚忍顽强的 。忍耐之心,可以化解困难 。结尾处与福贵相伴的黄牛,是忍耐的化身,它们任劳任怨的性格与主人公心理状态达成高度一致,因而意味深刻 。
在小说中,福贵所经历的苦难主要通过死亡予以展现 。亲人的次第离逝,似乎抹杀了他活着的意义,但他还是顽强地活了下来 。在他心里,始终坚守着人就要守住自己命运的信条 。他的认知是超脱而深刻的,他坚信,尽管命运的抉择布满感激与仇恨,但只要是自己的选择并拥有着,快乐或是痛苦,都是上天所赐 。正是这份对命运的洒脱心境,才能让他在亲人一一逝去后还能以乐观的心性活着 。
由此看来,苦难是有价值的,正是苦难铸就了福贵的一生 。福贵的早年,因着富裕而玩世不恭,嗜赌成性,继而千金散尽,后又经历为母请医被抓充军、妻儿美满横遭饥荒、失儿丧女丧孙,终唯有老牛相伴,终此残年 。这些苦难连缀起福贵的人生,摧残着福贵的身心,也一步步铸就着福贵的精神 。小说写福贵个体的苦难,实际上也是在写人类整体的苦难,进而探索生存苦难的主题,表现承受与反抗的人生哲理,因而意义深刻 。直至结尾,小说一直在贯穿着生命的逝去,书名却为"活着",是因为作者要阐述的生死观,就是无论在多大的苦难面前都有坚强乐观地活着,这传达出余华对苦难人生的深刻见解 。
生命是短暂的,但生命的价值却可以长久留存,因此,对生命价值和意义的追求是永恒的 。《活着》的开放式结尾,正是表达了对生命价值永恒性的探究,它延续并创新地阐述了中国传统的生命哲学 。
中国传统生命哲学讲究"天人合一",探求生命的产生、发展和意义 。余华的创作受中国传统生命哲学的影响较为深刻 。哪怕命运带走了他所有的亲人,相伴残生的只有一头不会言语的老牛,他也依然还是活着,他还在坚守着他并不美好甚而渺小卑微的生命 。这份对生命永恒的坚守,给读者以极大的震撼力,也使得小说余韵无穷 。福贵是一个平凡的小人物,但这平凡背后,又透露着坚守生命的伟大 。结尾处福贵与黄牛相伴的画面,展现了余华对生命的哲学思考,即活着就要探求生命价值,哪怕苦难重重 。(作者/紫缘)
余华在《活着》前言里已经说得很清楚了——活着就是为了活着,不是为了活着以外的其他任何目的
如果我是主人公,可能早就活不下去了,但是《活着》中还坚强且快乐地活着,真的很高于生活,让我对生命肃然起敬,是一部活着的优秀作品
《活着》结尾写道:"我知道黄昏正在转瞬即逝,黑夜从天而降了 。我看到广阔的土地袒露着结实的胸膛,那是召唤的姿态,就像女人召唤着她们的儿女,土地召唤着黑夜来临 。"主人公富贵所有的亲人都已逝去,他生命中难得的温暖被一次又一次的死亡撕裂成粉碎,只剩一头老牛,伴着回忆度日 。如此结尾,蕴含着余华小说中一个一以贯之的主题,即对人类苦难的关注,并意在彰显顽强的生命力,给予生生不息的希望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