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种虚荣心在作祟!
古时信息流通没有今天这么流畅,好不容易想出一句诗,写纸上,纸放哪,哪个晓得我写了,给我点个赞?说声好?没玩头条之前,我倒是写了很多东西,放在我的朋友圈里,一篇能有十来个赞就不错了 。
要知道在古代除了个邸报,似乎可没有这个杂志,那个报纸,这个刊物,那个网站 。您要写纸上,除了参加个诗会什么的,可没人知道您写了东西,更没谁给你点赞!而参加诗会也只是圈子里的人参加,您一个过路的,甚至像宋江一样发配到九江的,想参加诗会,门都没有,写个反诗,又虚荣心作祟,只好提墙上了 。当然你本来就很有名气,像王勃一样,倒是可以恰逢其会,硬生生把主人的女婿给挤到边上去 。
当年白居易为了出名,硬生生被人讽出个长安米贵的典故,如果在今天,只要发头条就可以了 。
所以说提诗于墙的原因一是信息流通不畅,二又想出名 。或许就这两个原因吧 。
除了物质生活强点,精神生活现代人还真比古人强不了多少!
古人不缺纸,但是纸张却很昂贵,唐朝时期采用竹子造纸,纸张的价格才慢慢降下来,所以说古代纸张一直是稀缺的 。
古人爱写诗,为何常写于墙壁上?
原来,题壁一直以来都是古人的文化传统 。不单单是题在墙壁上,什么壁都敢题,亭壁、楼壁、殿壁、寺壁、驿壁、石壁,总之能写字的都敢写,酒店驿馆还专门准备干净的墙壁以供题留 。
题壁有什么好处呢?
首先是发表,写在纸上,存在箱底叫创作,题在墙壁上就叫发表 。古人没有微博,没有出版社,没有网络,诗文的传播方式十分原始,墙壁就恰好提供了这样的载体 。酒店驿馆,风景名胜是人流量大的地方,好的诗文就可以快速传播出去 。
南宋林升的《题临安驿》:“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林升能够名垂青史,和他题在驿馆上的这首诗不无关系 。
然后是应和,应和就是交流互动,和现在评论关注是一回事 。安徽齐云山重峦叠嶂、壁立千仞,山顶亭壁上题有 “齐云山与白云齐,四顾青山座座低” 两句诗,不知是何人所写 。不知是文力不逮,还是损了诗兴,终为作者所弃,一百多年来总无人续题 。明代唐寅游览至此,看到这两句诗大喜:此待吾也!于是写出 “隔断往来南北雁,只容日月过东西” 二句,成为千古佳话 。
最后是留传,这个很好理解,和现代人到处涂鸦 “某某到此一游” 没有本质区别 。苏轼曾在渑池寺庙留宿,题诗于寺壁,后来再次经过此寺,寺中老僧却早已圆寂 。旧题仍在,老僧已逝,物事人非,睹壁生情,叹岁月无情,却也留下鸿泥雪爪,以供后人凭吊 。
总而言之,古人题壁也并非全然刻意为之,诗兴大发之时,便不再考虑许多,只管抒发胸中的快意 。
古人在墙壁上写东西,这种看似相当古老的行为,其实我们现在人也还一直在做 。
只不过表现形式有所不同罢了,昔日的墙壁换成了如今电脑、手机,而以前的毛笔涂写则简化成了手指敲敲 。
读历史,有意思的地方就在于,你原以为他们是古人,那么,以前玩的就应该比咱们low 。
然而若是仔细研究的话,却不难发现,古人的日常生活,其实跟咱们也差不多,只不过咱们现在通过科技手段,表现出来的形式比较炫酷、另类罢了 。
有句老话说得好:事儿还是先前那个事儿,只是人已经不是当初的那群人,的确如此 。
那么回到话题本身,古代既然有纸,为何当时的人们还非要将诗词写到墙壁上面呢?
- 描写雨景的12首唯美意境诗 关于雨的诗句古诗大全
- 表达父爱深重的3首古诗 描写父亲的诗句有哪些
- 形容远在异地的50首思乡古诗 描写思乡的诗句有哪些
- 描写清明节的35首古诗 关于清明节的诗句有哪些
- 七绝秋菊十二首赏析 秋菊古诗带拼音图片
- 以书房命名的古代文化典籍是
- 古代也有阅兵吗?如果有,是怎样的呢?
- 精选描写友情的8首古诗 关于友情的现代诗歌20首
- 桀骜不驯又霸气的10首古诗 古代最狂最霸气的诗句
- 古朗月行原文赏析及诗意 古朗月行古诗的意思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