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物产在江南至南岭以北,差不多每一个山区都有,为何只有徽州地区形成了这种菜系呢?这就应该从徽州环境的特殊性上去考虑 。
徽州是地少人多的地方,四面山水环绕,交通不畅 。历史上,百姓们为了生存,只好向山水索取食物,只要是能吃的,都被百姓们食用了 。
鲁迅先生说过,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勇士 。在古徽州地区,鹰龟和石鸡的面目十分恐怖,很多小孩都不敢看它,也不敢捉它,可是这些恐怖的东西却是徽菜中独具魅力的佳肴 。可以断定,头一个吃鹰龟、石鸡的人是徽州人,这是徽州人不可遏制的生存欲望在与恶劣环境挑战中显现出来的无畏精神 。
可见,一部徽菜史就是一部徽州人的生存史、拼搏史 。
还是因为徽州地少人多,当人们把山里所有能吃的东西都当成食物还无法维持生命时,为了生存,人们不得不走出重重大山,到外地去经商谋生 。
曾有过“无徽不成镇”的说法,在全国各地,只要有城镇就有徽州商人的足迹 。这些徽州商人年初出,年底归,或者半年几个月一归,或者几年一归 。他们在外出的时候必须带些路上吃的东西,可是这些东西需要长时间保存,为此他们想出了很多办法,在如何长时间保存食物上花心思 。
徽州有一种菜,叫做“腊八豆腐” 。“腊八豆腐”刚刚做好的时候,黄黄的,干了以后像一个铁饼,黑呼呼的,不知道的人猛一看无法相信它是豆腐 。其实就是压缩豆腐,就像压缩饼干一样,经过反复挤晒、压缩制成的 。
这种豆腐年岁大的人或者牙不好的人无法食用,可是它却有一个极大的好处,就是保质期很长,外出经商的人带上两三块,几个月就有菜吃了 。
在徽菜中,有一种代表性的名菜,叫做“臭鳜鱼” 。这种菜是徽州商人独创的 。徽州的山里并不产鱼,在外经商的人回到家里的时候,想买几条鳜鱼带上让家人尝尝 。可是交通不畅,在路上行走的时间长了,鱼就发臭了,丢了又太可惜 。于是拿盐腌一下,烧好了一尝,嘿,比新鲜的鱼肉还要好吃,因此这道徽菜就形成了 。
徽菜在烹制方法上讲究烧、炖、烤、卤 。制作的突出特点就是重油、重色和重火功,对火功有着独特的讲究 。例如,有一道叫做“金银蹄鸡”的菜,用木炭小火慢炖 。等把汤炖成浓乳状,把鸡炖成了金黄色,把蹄膀炖成了白色时,夹一块往嘴里一放,会感到全身通透,十分鲜美 。火功到了这种地步就算到家了 。
许多人把徽菜的特点总结成重油、色、形、味 。事实上,不管是重油、重色、重火功的三突出,还是重油、重色、重形、重味的四突出,其重点就是重味 。徽菜想尽办法使菜的味道随着人的喜好走,使菜的味道适应人的味觉 。在徽菜里,人的主动性成分更大一些,具有对自然的征服性 。这是徽菜内在的特点,同时也是徽菜的一个优点 。
徽菜又叫安徽菜系,中国八大菜系之一 。由沿江、皖南、沿淮三种地方风味菜构成,以皖南徽菜为主要代表,是徽菜的发祥地 。其主要特点如下:
沿江徽菜以烹制山珍野味而闻名,烹调特点有三重,重油、重色(酱油色)、重火工 。烹调技艺以烧、炖突出,且重视火工,善于保持原汁原味 。其中沿江菜以芜湖、安庆地区为代表,以烹调河鲜、家禽见长,烟熏技术也别具特色 。
皖南山区的徽州菜发源于黄山地区的歙县,在新安江畔的古镇屯溪一带得到进一步发展 。
沿淮菜主要由蚌埠、宿县、阜阳等地方风味构成,品味上成中带辣、汤汁口重色浓,惯用香菜佐味及配色 。
三支徽菜各有千秋,丰富多彩 。但归纳起来,它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基本特征:
- 马致远的代表作,马致远的代表作是元代杂剧优秀作品之一
- 最容易导致胃痛的八大食物
- 季后赛EDG战队让一追三碾压SN,“完成一穿四的四分之一,Smlz赛后自闭”,能夺冠吗?
- LV老板成为全球第二富豪,众多奢侈品之一的它为何深受人们青睐?
- 唐朝开国将领秦叔宝是”玄武门之变“功臣之一吗?
- 禅宗五家七宗之一:佛教法眼宗由来
- 佛教名山之一,普陀山在哪里
- 佛教八大宗派之净土宗和禅宗的区别
- 禅宗五家七宗之一:佛教云门宗历史
- 大乘佛教八大菩萨都有哪些?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