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内容及全文解释 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及翻译( 七 )


36、难测也 (困难 , 不容易)
37、望其旗靡 ( 倒下)
38、从长勺之战的胜利中 , 你得到怎样的启示?
只有 取信于民 和 善于把握战机  , 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 。同时也表现了曹刿 深谋远虑  , 具有 正确的战术思想 和 卓越的军事才能。
39、本文所得的成语 一鼓作气 :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
40、曹刿请战的主要原因是 “肉食者鄙 , 未能远谋 。”
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依据是什么? “小大之狱 , 虽不能察 , 必以情 。忠之属也 。” 曹刿认为反击的有利时机是:“ 彼竭我盈 ”之时 , 追击的最佳时机是 敌军“辙乱”“旗靡” 之时 。
41、曹刿对“未可”“鼓之”(把握战机)的解释是:
“夫战 , 勇气也 。一鼓作气 , 再而衰 , 三而竭;彼竭我盈 , 故克之 。”
曹刿对“未可”“驰之”(详察敌情)的解释是:
“夫大国 , 难测也 , 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 , 望其旗靡 , 故逐之 。”
42、文中曹刿的“深谋远虑”具体表现在哪里?
① 战前:有正确的战略思想 , 懂得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前提条件;具有强烈的爱国思想 。
② 战中:有卓越的军事才能 , 详察敌情 , 善于把握有利战机;
③ 战后:准确分析了取胜的原因 。
43、鲁庄公的“浅陋无知”表现在哪里?(结合文中具体语句)
① 战前:把取胜的希望寄托在大臣的拥护和神灵的保佑上;
② 战中:不察敌情 , 急躁冒进;
③ 战后:胜而不知何以胜 。
44、鲁庄公有没有值得肯定的地方?
① 大敌当前 , 他敢于应战;甘当配角 , 让曹刿指挥;
② 广开言路 , 虚心听取建议 , 并及时总结经验;
③ 不高高在上 , 亲临战场 。
45、本文长勺之战的经过只用了十二个字交代:
“齐人三鼓” 、 “齐师败绩” 、 “ 遂逐齐师”
但对曹刿和鲁庄公的对话却描写得很详尽 , 这是为什么呢?
(本文的题目可否换为《长勺之战》?不可以 , 因为:)
① 本文的重点在于通过曹刿“论战” , 表现他的政治远见和军事才能 。
② 本文通过曹刿和鲁庄公的对比 , 突出他的政治远见和军事才能 。
【翻译句子】
1、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 , 又何间焉?” 刿曰:“肉食者鄙 , 未能远谋 。”
他的乡亲们说:“当权者自会谋划此事 , 你又何必参与呢?”
曹刿说:“当权者浅陋无知 , 不能深谋远虑 。”
2、公曰:“衣食所安 , 弗敢专也 , 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 , 民弗从也 。”
鲁庄公说:“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 , 我不敢独自享有 , 一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人 。”
曹刿回答说:“小小恩惠不可能遍及百姓 , 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
3、公曰:“牺牲玉帛 , 弗敢加也 , 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 , 神弗福也 。”
鲁庄公说:“祭神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 , 我不敢虚报夸大 , 一定做到诚实可信 。”曹刿回答说:“小小信用 , 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 , 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 。”
4、公曰:“小大之狱 , 虽不能察 , 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 可以一战 , 战则请从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